行走新藏(56)D16 泉水沟-三十里营房
标签:
新藏线龙木错泉水沟三十里营房阿克赛钦 |
分类: 行走雪域 |
公路在龙木错一侧绕行。在公路的左手边,另有一个小一些的湖泊。看地图,应该叫做松木希错。


一辆肇事的大卡车,侧翻在公路一侧。看来是无可救药了。
行驶在海拔5200米左右的公路上,路边有零星的积雪。
右手边出现一个小湖。在离湖边最近的地方设有关卡。旁边有彩钢板房和帐篷,所有车辆和乘客,要在这里登记。这意味着这是西藏的最后一道关卡,很快就要进入新疆了。
在关卡旁边的湖水里,能看到被浸泡在湖水中的废弃建筑。这水泥建筑看上去应该好于现有的板房。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湖水吞掉的。
看别人的游记,都把这里称作新藏线上著名的“死人沟”。有许多传说,一说是逃避解放军追击的国民党残部在此宿营,一夜之间大量人员在此死亡;还有一说是剿匪的解放军在此宿营有很大损失。总之是说这里海拔很高,极度缺氧,环境恶劣。看地图,这里海拔高达5160多米,确实很高。在这里驻扎的工作人员条件确实艰苦。
“死人沟”是外号,这么难听的名字比较犯忌讳。另有一个好听一些的名字叫做“泉水沟”。只是西藏的地名很混乱,看地图上标记,泉水沟并不在这里。我认为是地图不准确,或者是人为错误。更有可能是游记作者都在瞎写,于是以讹传讹了。


张师傅一个人拿了大家证件去排队登记,我们在车里等。只有一位藏族工作人员在登记,动作很慢,排队等了半天。前面有几辆大卡车和越野车。我正在犯恶心,懒得动。这一段路被罩在山的阴影里,阴风阵阵,冷飕飕的,越发觉得“死人沟”这个名字名不虚传。只记得远处几只野狗和乌鸦在围着一个垃圾堆打转。
登记之后,继续往前,左手边的高山湖泊,应该就是红山湖。

到这里,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中印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中印战争后,中方虽然主动撤出了东段的藏南,但是却守住了西段的阿克赛钦。行走到这里可以明白,阿克赛钦地区虽然环境恶劣,寸草不生,但却是新藏公路的必行之地,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战略要道,中国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而藏南的墨脱,直到今年才算是开通公路,可以想象,连接藏南提供补给是多么的困难。即使藏南海拔很低,气候好很多,中方被迫放弃也是可以理解的。
公路上有一座正在修建中的牌坊。可以猜测,这牌坊就是标志着新疆和西藏的交界。从此我们正式进入新疆辖区。
行走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克赛钦路段。

军事演习已经结束。这是和我们擦身而过的一辆落单的装甲车。
行走在公路上,夕阳西下,太阳从地平线上平射过来,把公路右侧的山坡映成金黄,我们车的影子清晰地映在山坡上。这是我关于新藏公路的最经典印象。

公路两侧的散热棒。主要作用是把地基的热量散发出去,放止冻土融化导致道路翻浆。这种散热棒在青藏铁路两侧很常见,没想到在新藏公路两侧也见到了。
太阳已经下山,天上还有晚霞。一路上开始见到军演后整队的军车和士兵。在这样高海拔的荒原上,前后几百公里不见人烟,远处的山下竟然出现了军营,而且还是楼房,还有加油站。感觉特别梦幻。
一路上不断见到就地宿营的军车和部队。



天彻底黑下来,车窗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我吐了几次,有些累,在车上昏昏欲睡。黑暗中经过了甜水海兵站,和中印自卫反击战的康西瓦烈士陵园。因为太黑,什么都看不到,没有停直接开了过去。
黑暗中感觉已经走过了平坦的高海拔高原地带。开始走上了昆仑山的山间公路。路两侧的山峰多了起来。不知不觉中到了新藏线上著名的中转地-大红柳滩。因为没有电,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这里看上去一片黑暗,只有两边平房的窗户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有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个小伙子站在路边为他们的旅店招徕生意,告诉我们说离下一个住宿地三十里营房还有120公里。我们觉得这里的住宿条件看上去不太好,传说三十里营房要好得多,于是决定继续前进。
一个多小时以后,已经晚上十一点多,前方出现了灯光。虽然不像城市那么明亮,但是明显看得出来,房间灯光要比依靠柴油发电机照明要亮得多。三十里营房到了,这里是喀喇昆仑山上著名的兵站,如今已经发展成现代化的基地。这里有平整的水泥路面,路边甚至有路灯。走了几百公里荒无人烟的新藏公路,忽然到了这样一处地方,感觉非常奇幻。这里海拔已经降到了3600多米,环境比高原上强多了。
路边能看到有整齐的兵营,看上去很现代化。还有部队医院,门上写着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

路边还有部队招待所的大楼,连续好几间幢,黑暗中感觉绿化也不错。传说中的三十里营房住宿条件好,一般指的就是部队招待所。后来听这里的旅馆老板说,部队招待所要300多元,价格赶上内地的三四星酒店了。里面有热水可以洗澡,24小时供电,还有电视可看。只是现在赶上军演,招待所住满了军官,这期间并不对外,我们只好另寻住处。
过了一座小桥,就算离开了部队营区,到了民房地段。这里的平房比起来显得低矮破旧,跟营区没法比,和大红柳滩差不多。先去看了一家标着越野俱乐部指定接待站的青年旅馆,虽然条件不咋地,但是客满。因为军演封路被堵在两边的车,都赶在这里会和。旅馆老板把我们介绍到了旁边一家面馆,这里有几间房可以住人。100元一间。条件很差,被褥不算干净,但勉强可以接受。有地方住就不错了。

老板娘是河南人,嫁了个甘肃老公。在这里盘下一间店子讨生活,也算是不容易。我们点了几碗面。我已经把胃里吐干净了,基本恢复正常,但也不敢多吃。老板娘说这里白天还能看到停着的直升飞机,是视察军演的军区首长坐的。
三十里营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这里离新疆皮山县赛图拉镇有三十里地。但是这里因为军营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繁华,附近的居民逐渐增加,赛图拉镇干脆搬了过来。面馆对面就是接近于完工的赛图拉镇政府大楼,看上去很气派,远胜于这些破旧的民房。
晚上有两位军官到店里闲坐。和我们聊天时得知我们要往叶城去,说明天上午还要封路,另一位军官纠正他说,要和谐,哪能随便封路?参演部队大多来自叶城,喀什,皮山等县,明天早七点部队就要集结回营,军车列队不让加塞,山路很险,军车一排好几公里,也没法超车。民间车辆只能乖乖跟在军车后面。军车里好多重型装备,坦克大炮之类,走得很慢,跟着走会被憋疯的。我们算计了一下,决定明天起个大早,早上六点就出发,赶在军车之前上路,才能保证尽早抵达喀什。
一个很大的遗憾是,明早我们将在黑暗中离开三十里营房,我就不能看到这里天亮时的样子。这个神秘的地方让我充满了兴趣,恐怕很难再有机会在天亮时光顾这里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