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北京.国家博物馆

标签:
北京国家博物馆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中国 |
今天意外凭空多了几小时的在北京停留时间,到天an门广场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去走马观花。只带了手机,随手拍几张留念而已。
这里原来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后来合并成一座博物馆。大约5年前曾来参观一次,那时正在重新装修,只开放了部分展厅,做了一个中国古代文物精品展,虽然规模有限,但确实有很多宝贝。
现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放没多久,主要展区都是免费参观,个别特展另外收费。今天有路易威登的展览和德国《启蒙的艺术》两个特展是收十元门票的。
正门前游客队伍排的很长。见到有博客介绍,说买十元特展门票,也可以同样参观所有展区,但可以避免排队。我见西门前队伍不长,而且走得挺快,就没转去北门买特展门票,不过还是排了半个多小时,才拿到免费门票,进了博物馆。
新装修的博物馆大厅很气派,但有一点让人发懵,需要反应一会才能找到参观顺序。
正门正对的一号中央大厅,里面是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美术展览。大厅正门上方,是根据徐悲鸿原作创作的雕塑《愚公移山》。但是据说给几个关键人物加上了裤头,与原作就有了差距。
展览厅里,主要是一批革命题材的油画和雕塑。正对着大门两侧,分别有两幅《开国大典》油画。一幅是被修改过的原作,因为政治原因,先后去掉了高gang,用董bi武代替了刘shao奇。右边一幅是重新临摹的,恢复了历史本来面貌,是这幅画最初的样子。这两张照片,是站在展厅外面照的。
国家博物馆里最吸引人的,实际上是下面一层的中国古代文物陈列。可惜里面不让照相。
陈列从山顶洞人一直到清朝,算是中国历史的浓缩,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宝贝。但是对于中国历史来说,陈列的实在只是九牛一毛,过于浓缩简练,很不过瘾。因为怕时间不够,走得很快,没想到走得快了,一会儿就走完了。这一点有些让人失望。
上次参观的时候,见到了从湖北省博物馆借调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实际上出土的还有一把做工质量类似的青铜剑,只是上面没有越王勾践的名字,价值一下子差了很多。这把青铜剑被湖北省博贡献给了国博。同时并列陈列的,还有一把吴王夫差剑,但是锈蚀较重,远不如越王勾践剑有名。
国博北侧几个展厅,是《复兴之路》展览,实际上相当于原来的革命博物馆部分,陈列内容从鸦片战争到神舟五号上天。这里面倒是随便照相。但是展览实物有限,大多是照片和复制品。
在三楼的二号中央大厅,有两个专门展览,一个是中国青铜器艺术展,一个是中国古代佛像造像展。包括了“后母戊鼎”等非常著名的文物。禁止照相。但是我看有人还是照了,工作人员也是照顾不过来。
三楼一间展厅是中国瓷器艺术展。
二楼有两个展览,一个是国土资源调查成果展,兴趣不大,没怎么看,一个是和秘鲁联办的“印加人的祖先”展览,主要陈列的是1-7世纪的秘鲁文物,以陶器为主。老实说,印加人的文物相当精致漂亮,但是他们没有文字,历史失去了传承。秘鲁一直是我的梦想旅游地,不知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去看看。
整个国博,很现代化,设施先进,因为限制参观人数,参观环境也非常好。但感觉展厅只开放了60%,还有很多展厅没有开门,有些可惜,展品数量没有那么震撼。这一点不像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那里真有“文物的海洋”的感觉。而且国博没有免费的地图,和展览简介,与国外博物馆在服务水平上,还是有差距。
从国博北侧正对着地铁站的出口出来之前,见到了这尊孔子像。这尊像原来就立在国博正门之前,正对着天an门广场,相当吸引眼球。不知道为什么被搬到了国博的庭院里,基本上从外面是看不到了,只能在国博的大堂里隔着玻璃看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