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埃及(10) 亚历山大.蒙塔扎王宫

标签:
亚历山大蒙塔扎王宫开罗酒店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中东 |
旅游大巴沿着亚历山大的滨海大道一直向东北方向开,目的地就是这座蒙塔扎王宫。
蒙塔扎王宫是埃及革命前的末代王朝法鲁克王朝时期的皇室行宫,也被称为埃及的夏宫。整个行宫实际包括周围很大一片园林,但是一般人提到这座行宫,指的一般都是这座主体建筑。
园林基本都开放成为一个公园,包括一个博物馆和海滨度假村。但是蒙塔扎宫本身却一直不对外开放。自纳赛尔时期以来,只用来接待国家级外宾用。我后来上网搜了一下相关的游记,发现从未有人发表过宫殿内部照片,只好看看这座漂亮建筑的外观了。
大巴先要经过登记才能开进园林。园子里的椰枣树非常引人注目,因为枝头都结满了或红色或黄色的椰枣果实,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后来在饭店吃团餐的时候,这种新鲜的椰枣曾作为餐后水果。但是老实说,新鲜的椰枣有些干涩,没有做成蜜饯的椰枣那么好吃。
这座漂亮的宫殿只能远观。
宫殿周围的海滨,有着漂亮的别墅小屋,门前就有很漂亮的沙滩。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别墅大多都空着。
宫殿前的海滨栏杆处,有许多谈恋爱的埃及青年。这么一个镜头就能收进这么三对,这就是“埃及式恋爱”吧。
离开蒙塔扎王宫,大巴开上归程,一直返回到开罗市区。进城时,车从吉萨经过,看见在黑色的夜幕中,金字塔那巨大的正三角形,黑黑的高大巍峨,挺立在那里,这第一眼的感觉,相当震撼,让人心情激动。
开罗街头的奇瑞出租车。
进到市区,已经有些晚了。阿什拉夫把我们拉到了一家叫做“王府”的中餐馆。餐馆里面仍然是高朋满座,食客大多是华人。
虽然是中餐馆,但是从服务生到收银员却都是埃及人。饭菜的口味吃起来,让我觉得这里的厨师也一定是埃及人。因为这个口味只是“像”中餐而已,换了随便一个中国人,味道可能都不会这样。
后来的行程中,一路上吃过好几家中餐馆,感觉埃及的中餐几乎都是一个套路,只有在卢克索见到了餐厅老板是华人。旅游团的团餐也都相当类似,先是一个蔫蔫的拌黄瓜,接着是荤菜(一般是炒牛肉),素菜(清炒小白菜之类),一般都有条鱼(大多都是尼罗河里的非洲鲫鱼,肉有些粗糙)。味道不是那么正宗,但也差强人意,可以适应一下中国胃。
在每一家中餐馆门口,都有一些小贩,围着下车的中国游客推销他们的小纪念品,埃及邮票,硬币等等。甚至很多小贩会用简单的中文讲价,也接受人民币付款。
到埃及之后住的第一晚,是在这家Radisson BLU酒店,位于离开罗机场较近的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赫利奥波利斯是历史上留名的地方,应该是一座古城,可实际上这里却是开罗比较新近开发的近郊。建筑和道路与开罗老城区比较,更干净整洁一些。这座酒店也是Radisson连锁酒店中设施比较新的一家。
所谓的埃及十日游,九个晚上,一夜在火车上,两夜在飞机上,三夜在尼罗河的游轮上,真正住的酒店只有三晚,其中两晚都是在这家酒店住的。
为了保护游客的安全,在几乎所有接待游客的星级酒店入口处,都有安检门,有旅游警察提供保护。
在我们等待入住的时候,虽然时间接近午夜,但在大堂里有个埃及摄制组在拍摄电视剧或者电影。当时拍的镜头是,一位女演员走到礼宾部,服务生给她一封留言信,女演员看信后转身跑开。在旁边看了一下热闹,女演员完全是现代打扮,一副阿拉伯面孔,却没有头巾,更没有面纱,使人感到埃及的开放性。
酒店的环形走廊,下方是早餐的自助餐厅。
房间内景,与国内的四星或五星级酒店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