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埃及(9) 亚历山大.图书馆

标签:
埃及亚历山大滨海大道图书馆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行走中东 |
沿着滨海大道一直向西方行进,下一个目标将是亚历山大图书馆。
路上经过这座清真寺,阿什拉夫特意停下让我们照相。可是我却没有记住这座清真寺叫什么名字。
路边等待游客的马车。
路边的警察和女学生。
经过这座宏伟的建筑,不懂阿拉伯文,不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埃及的老建筑看上去还不错,就是细节上很多年久失修的样子。
又一座易卜拉欣清真寺,又高又细的宣礼塔非常引人注目。
亚历山大图书馆历史上曾经大大的有名。据说托勒密一世和亚历山大大帝一样,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非常喜欢读书。亚历山大城建成后,托勒密一世又修建了这座图书馆,要求每一艘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船只,都必须上交一本书作为税收,(另有说法说会搜查每一艘船,只要找到书籍就没收),从而使这座图书馆成为当时最大的文化宝库,亚历山大也成为地中海沿岸的文化中心,并催生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和科学发明。
包括解剖学家希罗费卢斯发现人类的思维器官是脑,而非心脏;数学家欧几里得发展了几何学说;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发现地球围着太阳转;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等等。著名的奇迹法罗斯灯塔也是在这一系列科学发明之下的产物。
图书馆的馆藏曾经如此丰富,以至于不得不在塞拉皮斯神庙里建立了分馆,收藏已经无法容纳的书籍。但是后来图书馆先后遭到几次重大损失,一说是凯撒在追击敌人时使用了火攻,烧毁船只的同时,火焰也蔓延到了图书馆;另一次是四世纪罗马皇帝提奥多西的宗教战争,要求毁灭异教徒的文化,不仅摧毁了塞拉皮斯神庙,也对亚历山大图书馆造成致命的毁灭。
后来还有一说,说是阿拉伯人占领这里后,彻底摧毁了图书馆,将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书籍全部用作公共浴室的燃料,但这种说法受到质疑,怀疑是十字军东征时编造的污蔑之词。
不管怎么说,原来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已经不复存在了。现代的埃及在联合国的资助下,重新在地中海岸边修建了现代化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于1996年落成,成为这里一处新的观光景点。
这张照片的亮点,是下方走过的两位时髦女性。相机掏得慢了,没抢到好视角。
我们的旅游大巴只在滨海大道这边停留,所以只见到了图书馆的这一面。据说另一面的墙上,雕刻了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你好”。
现代图书馆的设计有特点。这一座大圆球,是天文馆。
图书馆的主建筑,坐落在水池之中,相当宜人。


站在图书馆前,遥望当年灯塔所在的凯贝特城堡。
图书馆前方,是这座“地中海新娘”的现代城雕。地中海新娘,是亚历山大城的美称。
在图书馆门前,见到这三位时髦女孩。
离开图书馆,继续沿着滨海大道西行。这是路边另一处城雕。这是古埃及的一个著名的出土文物-书记官。盘腿而坐,一手持笔,一手持莎草纸卷。古埃及在几千年前已经有了纸笔,有了文字,这件文物已经成为埃及文化教育的一个象征。
不远处沿着滨海大道是一处长长的围墙,围墙上装饰着一系列的浮雕和雕像,非常漂亮。阿什拉夫让我们猜围墙里是什么?答案是一座医院。
亚历山大的居民区。
滨海大道在这里分了个叉。西行车辆沿着弧线走,向东的车则走这座桥。桥上有四座精美的伊斯兰风格的桥头堡。阿什拉夫又让我们猜在车轮下是什么地方?答案是一座星级酒店。酒店的楼顶就是公路,而在弧形的酒店前,对着这座桥,是海湾和沙滩。
从这里继续往西,在海边就经常能见到观景台和海滨浴场。地中海的阳光和海浪非常诱人,很多游客和当地人在水中戏水。一些阿拉伯妇女就直接穿着覆盖全身的阿拉伯长袍走进水中。
亚历山大居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