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高尔夫选材
(2009-03-16 13:40:55)
标签:
体育高尔夫选材杂谈 |
有博友探讨高尔夫的本质,从各个方面来论述。不过对于我而言,高尔夫是个游戏-体育游戏。游戏,就有规则,体育就涉及人体本身。特别是在奥运可能接受高尔夫的角度出发,从各个含辛茹苦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老虎一样的挣钱机器,或是让孩子有贵族气的角度出发来讨论一下选材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在高尔夫没有举国体制,没有和其他运动一样有着体校,省队,国家队的体系建设,没有成熟的教学培训经验和系统的情况下。做做这个事可以让我们(-)至少为未来的奥运做点准备, (二)家长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未来老虎,把目标设定的实际些。
那么什么样的人算得上高尔夫的材料呢?目前很多球员都是高高大大,1米8几甚至1米9几的很多了。这个源于对挥杆理论的理解,特别是杠杆原理的应用。从这个角度出发身材高大,胳膊长的人是适合打高尔夫的。从现实情况来看,欧美选手比较多的身材高大。中国球员中高的也很多。 但是如果高尔夫只是“大人”们的游戏就没有意思了。因为还有不少小个子的朋友,特别在中国这样的国家里,亚洲球员普遍比欧美球员要矮一些,难道我们的成绩就不好了吗? 回答是否定的。从目前美巡赛的情况来看,不少亚洲球员打得成绩还不错,人们比较担心的距离等也不成问题,崔京周,梁荣银等等都不算个头大的球员,他们的距离,成绩都不错。而且目前出来的新人像是夏威夷的小个子球员,1米6不到但也有300码的距离。这里说明个子大小不是问题。国内的业余球手李小双1号木280码。那么怎么理解这个现象。是个别还是普遍。其实可以从人体-杆的整个系统去理解。 这时人体和地面只有脚触地,和球接触的时候是球杆面。所以人体的力量来源是从脚,即地面而来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见其它网友的论述)。输入是脚,输出是杆头。如果一定的输入,你的输出效率高,那么你击球就远,你可以以比别人少的输入-或是消耗去完成别人要花很大代价完成的目标。那么你就比别人更胜一筹。特别是需要加洞比赛的时候。那么完成高效率的输出转换在于球手的肌肉情况。拿李小双来说,多年的体育锻炼造就了强壮的核心肌肉,自然击球比一般人要远得多。在目前各个体育项目都在更高更强的方向上发展。肌肉程度很大时候就决定了日后的发展程度。当然肌肉强决不是我们所谓的如健美运动员般强壮的身体。看LPGA的走秀图片,我发现了一点虽然她们很多都是美女比如古比尔斯,克里默等等,但她们的腿部肌肉无一例外地非常粗壮(尽管从侧面来看腿型都不错,正面看还是蛮粗的),我猜测强壮的下部肌肉提供了主要的力量和做功来源。所以选材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而希望能够走向职业道路的同志,也需要加强核心肌肉群的锻炼。无论是适当的力量训练,耐力,敏捷度的训练都是必要的。当然上面说的只是打远的情况,有朋友会问关于准确度的问题。其实当你能用8铁稳定击出165码时,而别人还需要用5铁,4铁或是木杆的时候,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和胜算。
除此之外,心理恐怕是个大问题。能够很好的关注自己的东西,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是能够打好高尔夫的条件之一,只是究竟是木纳一点的好呢,还是活泼好动的好呢。恐怕需要不同的方式去引导,毕竟最后出来的成果是个综合体,集合了体能,挥杆技术,球场策略和比赛管理及心理稳定的混合体。究竟哪个更多一些,要看上帝之手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