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工地吃饭被驱赶?执法能否有点温情,岂止是柳州城管应该反思的问题
标签:
时评青锋杂谈 |
分类: 青锋时评 |
青锋
工人在工地吃饭被驱赶,看到这样的文字,相信只要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到愤怒。这起发生在柳州市、引发网友热议的“城管执法队员在工地劝离卖盒饭的摊贩,与工地工人发生争执”的引发网络关注的视频反映的事情,据媒体公开的广西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柳东分局的回应称,是“该行为占用公共区域”。同时作出了相关解释。
在青锋看来,劝离卖盒饭摊贩与工地工人发生争执,按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柳东分局的说法,应该是事出有因,但从相关报道披露的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的行为看,不能不说确实有一定问题。对此,柳州城管方面是否也应该做深刻反思,不是仅仅表明“执法队员在此次执法过程中依法依规执法,并全程录像”,就可以化解网络舆论出现的质疑。
如果单就“数十名工人在一空地摊贩点吃盒饭,执法队员到场劝离”,引发工地工人不满表示“这是工地的地盘,不吃饭就走开等”,作为局外人,第一感觉就是柳州城管管的太宽,管的也太过分。因为,工地工人吃饭,确实不可能有室内餐厅,或者有相当健全的就餐地方。因为,每天赶工期的工人在工地就餐,可能就是他们最简便、也是最节省时间的办法。即便是可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但也只不过是几十分钟时间,周围百姓应当可以谅解。
不过,仔细看过柳州城管的相关回应,如果回应所述客观属实,他们是接到“民众投诉举报,反映柳东新区一重点项目门口,存在游商摆卖行为,严重影响施工单位工程车辆进出,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且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其赶到现场,对游商摆卖行为进行监督,或者“劝离”,也符合常理,且依法有据。
但是,仔细分析当时现场情况,面对数十名现场就餐的工人,柳州到场执法的城管人员,应该予以考虑,尤其是要考虑立马采取劝离、“责令摊贩自行整改”,是否当时就影响到了工地工人当天的吃饭问题,使得他们吃饭当即就得不到解决?况且,柳州城管的通报中有“并督促施工方加强对工地进行管理”这样的表述,平心静气地想想,不论当时执法有何依据,瞬间影响到了几十人的吃饭问题,理性地分析,肯定会激起当时在场就餐工人的不满,甚至出现抵触情绪,现场工人“对现场执法队员进行指责”也难以避免。
也就是说,法律法规的条文不能改变是必须的,但执法者如何执法,是否能根据现场情况,做到温情执法,则是考验一个执法队伍的水平高下的关键因素。而且,据柳州城管的回应,“2023年1月至今,该局共接收到企业和民众对该地段的同类问题投诉达13次”。如此已接到十多次同类投诉,怎么就不对这类投诉的反复出现查找其根本原因,作出对策,避免这种情况接二连三出现,而是第十几次后仍然采取“对游商进行劝离,责令摊贩自行整改”的措施呢?
城管与商贩的关系,本来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或者直白地说,就是事物的两面,也即对立的关系。但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也就是伟人早就明确指出的“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说相互对立的事情如果处理到位,完全就可以实现统一。如果城管摈弃单纯的管,也即所谓的“劝离”,而是从游商摆卖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办法解决他们摆摊不规范,影响交通,消除他们乱摆摊的安全隐患,让工地工人有比较好的就餐环境,相信绝不会出现工地工人会对城管执法人员说“这是工地的地盘,不吃饭就走开”的话来。何况据有关报道,引发网络舆情后,“项目管理方已经采取增设用餐窗口、延长营业时间、丰富菜品等措施,解决工人用餐不便问题”,如果城管在接到第一次投诉后,就协调项目管理方采取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那还会有后来的十二次投诉,乃至与工地工人发生争执,而引发舆情?
因此,城管如何改变自己执法方式,如何从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角度考虑问题,做到温情执法,青锋认为,不仅是柳州城管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不少地方城管执法人员都要认真反思的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