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晒娃”交易“换娃”:并非社交新方式,实则是变相诱导消费

(2019-09-20 22:03:06)
标签:

时评

青锋

杂谈

分类: 青锋时评

收藏“晒娃”交易“换娃”:并非社交新方式,实则是变相诱导消费

青锋


盲盒作为潮玩具备的社交属性很吸引当下的年轻人,据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被称之为社交新方式。但仔细分析这一时尚的背后,大家都有可能发现,这所谓的社交新方式,无非就是某些经营者想出的变相诱导消费的策略。


有关报道说,时下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盲盒,可以通过购买盲盒、认识“娃友”,甚至通过参与“换娃”,满足年轻人对消费、娱乐以及社交等的需求。


如果从表面形式上看,盲盒等潮流玩具,可以成为当下热衷自我、喜欢表达的年轻人急需的一个精神寄托,既能满足审美体验,又能带来情感慰藉。但实际上,只要你分析了盲盒等潮流玩具的营销方式,你就可以发现,引诱人们购买,并让购买行为成瘾,则是其背后的实质。


中国青年报报道证实,盲盒,顾名思义代表着“不确定”,意思是从外表上判断不出盒子里玩偶的形状,只有购买了这个盒子,消费者才能打开来确认。或许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勾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好奇心,让不少年轻人乐此不疲。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叫彦君的,为了6岁的女儿买盲盒,成了每次出门逛街的“必选项目”。据说,彦君家里已经有十几个玩偶。并且,为了放置这些玩偶,还专门买了展示架,展示架的空当仿佛每天在召唤女儿,“快来填满我”。


另一个叫王谱的,沉迷于Sonny Angel的形象,据称,他为此已经“花了十几万元买盲盒”。中国青年报披露的情况表明,对于购买盲盒,48%的受访者是因“抽中有快感,买不停”,而21.7%的受访者则选择“热炒,赚快钱”。其余的有16.4%的受访者认为是“治愈、社交等需求”,而13.8%的受访者则认为是“时尚,追潮流”。


有玩家称,“选盒子的时候胆战心惊,生怕选不到喜欢的玩偶。不过经常会抽不到,那时就特别想再抽一次”。由此可见,盲盒营销者正是利用了人们这种心理,让购买者沉迷其中,甚至将有可能达到不能自拔的地步。


据报道,单个盲盒的售价大约在39元到69元,每个系列大约有12款玩偶,并且,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新的玩偶推出。而在某电商平台,据说,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闲置盲盒数量,目前较一年前增长320%。


青锋不反对年轻人有各自的爱好,也不反对为自己爱好做适当地投资,但是,如果沉迷其中,被商家暗藏的诱导消费牵着走的话,势必会物极必反,掉进营销的“大坑”,到时则后悔都来不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