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督者为何总想着对付监督者?从央视报道看女记者被“精准抓嫖”
标签:
时评青锋杂谈 |
分类: 青锋时评 |
http://picturecdn.ejianmedia.com/1981eca31f3b4c2584112b956bdc644d.jpg
青锋
中央电视台近日就“花总”被扒和记者被抓嫖发声,认为两件事接踵而至,虽然他们两者的遭遇并不出乎公众意料,但也再次将提出或找出问题的人在现实将要遭遇的风险展现无遗。尤其是某些人或者团体因为利益被触动,指出问题者被视作他们的“眼中钉”。青锋认为,这属当今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可以说也算正常,没必要惊奇。倒是央视报道中提出的“被监督者总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有可能引发不少人的共鸣。
因为朋友的提醒,青锋对《财新周刊》女记者周辰到泉州采访碳九泄露事故在酒店被四个警察“精准抓嫖”关注和了解的不少,而且,还受朋友委托撰写了《“精准抓嫖”:如此“旁敲侧击”女记者的确是个新发明》的评论文章,以对同行表示弱弱地声援。或许是“‘精准抓嫖’:如此“旁敲侧击”女记者的确是个新发明”这个标题因为文字的限制表述的比较模糊,不能被读者一目了然,而让不少人看了文中“应该是对这个不太听话,且不太给当地有关人员面子,一心只想着将事故真相报道出去的女记者来个旁敲侧击,震慑一下。意在表明,千万不要胡扯,否则,随时都可以精准到找到你所住的地方”等文字后,方才清楚“原来是这意思啊”,并“要求严查”。
而对于央视报道中所说的“‘花总’被扒”,因为之前几次三番有报道披露五星级酒店乱象,青锋认为前几日的有关五星级酒店再被曝乱象,已经不算什么新闻而没有多加关注。但当看了央视的有关报道,发现这次五星级酒店卫生乱象曝光者“花总”的身份证、护照等信息两度遭酒店员工泄露,致使“花总”“勇气已经所剩无几”,并公开表示“以后我应该不会再做类似事情”后,突然发现,央视之所以要把“花总”被扒和记者被抓嫖放在一起来说,在于两者的遭遇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用句生活中大家可以理解的情形来比喻,就是医生看出了病人所患疾病并公开指出来,不仅不被病人领情、感激,要医生对症下药予以治疗,反而对医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对医生找茬,欲置找出自己病源的医生于死地。
讳疾忌医,现实中发生的这类事情可谓不少。一些部门或者单位,哪怕是一个经营实体,一旦自己存在的问题被他人指出,不是将对方贴上“告状”的标签,就是在内部或者外界散布指出问题的人是挑刺或者捣乱,甚至还攻击指出问题的人是想将其搞垮等等。于是,在这样心理的驱使下,被指出问题者不是正视问题,采取措施真正整改,而是先想法设法对上或者对外界称指出问题者所说不实,并千方百计掩盖问题,把自己修饰的无任何瑕疵,然后再寻找机会给指出问题者以报复,或者恐吓。就像央视所揭示的“花总”的身份证、护照信息被泄露,以及女记者在所住酒店被当地四个警察以冠冕堂皇的名义打开房门,来个“精准抓嫖”。前一评论中青锋对“精准抓嫖”称之为“旁敲侧击”还稍带点客气,而今,央视报道则指出了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就是“将掌握的个人信息等资源作为打击工具”,甚至是“假合法之名,行非法打击之实”。
被指出问题者为何要讳疾忌医,置自己存在的问题于不顾,而先要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呢?借用央视报道的话说就是,在他们心中,解决问题应有次序。你提出了问题,那你本身就是问题。而且,曝光问题者是比既有问题更大的问题。在这种心态下,尽管提出的原本都是真问题,但不少被指出问题者或被监督者,则不是想着解决实际问题,而是一心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正是这种心态作祟,才使得现实中某些单位或部门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污名提出问题的人,或者想着怎么对付监督者,从而陷入了一个怪圈而难以自拔。
据央视报道披露,泄露“花总”身份证、护照等信息的涉事酒店已表示道歉,泉州警方通报也称已对涉事民警停职。但类似这样的被监督者总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或者被监督者总想着对付监督者的现象是否还会在现实中发生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