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汽车长镜头
汽车长镜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13
  • 关注人气:317,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友友,YoYo Ma

(2007-10-13 00:24:42)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影评/乐评

马友友

大提琴

分类: 爱乐笔记

马友友,YoYo Ma,用哪种文字来念,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他是西洋艺术中,黄皮肤艺术家的骄傲。

今天我又幸运了,来到中山音乐堂听马友友率领丝路合奏团的音乐会。昨天刚刚听了另一位了不起的华人大提琴家王健演奏的巴赫,如果今天是同样曲目,将是一次伟大的比较聆听。然而今天马友友只是以精神领袖德面目出现,在演奏中并非绝对头牌,不过这场演出带给我的欣喜要远高于预期。

丝路合奏团,并不只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音乐,而是代表着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其成员都是这方面的实践者。因此今天在台上的人,身着各种衣服,演奏各种似曾相识却又叫不上名字的乐器,或坐或站,还有脱了鞋盘腿坐在垫子上的。他们之间的气氛很好,相互称兄道弟的,还给观众介绍坐在台下的亲友。由于是在中国的演出,中国元素必不可少,包括演奏琵琶的吴蛮、吹笙的吴彤,还有几位演奏吉他、低音提琴等。他们将带给我们什么呢?

演奏从《丝绸之路组曲》开始,一上来就是轻快的旋律,名为阿拉伯华尔兹,是黎巴嫩作曲家的作品,第二段就很悠扬,是以琵琶为主角的中国作品,第三段再次热烈起来,以狂欢结束,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具有吉普赛风格的乐曲。首次听到的曲子就觉得非常好听,对我来说难得有这样的情况,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种乐器出自不同文明,相互交融得却很和谐,这也是这个乐团说要向观众传达的,比如琵琶和提琴本来是两码事,为他们敲打节奏的又是印度的鼓,还有伊朗的弓弦乐器kemancheh,中国的二胡似乎和他有血缘关系,更明显的就是伊朗的扬琴,和中国扬琴音色相近,就是小一号,只是放在垫子上演奏。第二首曲子,是伊朗kemancheh演奏家的作品,马友友说自己就对他说演奏的姿势和发出的声音非常感兴趣,所以曲目的真正主人也是伊朗演奏家,马友友只是偶尔露峥嵘。这首曲子是真正来自丝绸之路的声音,他来源于伊朗呼罗珊省的古老旋律。

下半场偏重中国元素。第一曲是《酒狂》,相传是晋朝贤人阮籍所做,主奏的是刘麟,他是吉他演奏家,他抱着阮上场,发出的声音却不一样,闭着眼听一定认为是吉他,但个别段落又不失古琴的韵味。第二曲《燕子》来自哈萨克民歌,本场音乐会负责解说,并演奏笙的吴彤展示了才华,在马友友伴奏下,他深情地演唱这歌曲。第三曲《空山灵雨》颇具日本风格,主奏乐器是尺八,带着哀伤与空灵的感觉。最后的《十面埋伏》带来了高潮,因为大家对他的旋律比较熟悉,开始部分可以说以琵琶协奏曲的面目出现,随着乐曲的衍进,早已不是本来面目,似乎有《将军令》的影子,越来越热闹,锣鼓喧天,听着鼓点无比的熟悉,而敲锣打鼓的全是西方人,正如吴彤所说,这是世界的埋伏。

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顶峰,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马友友站在最后,也示意观众给与更热烈的掌声--他们早有所准备,而且各自发挥。第一首是吴彤演唱《兰花花》,第二首类似于说唱,几个人边击鼓边叨咕着。第三首东方风格的曲目结束后,艺术家们挥手示意,大家其实真正期待的是马友友自己来一段,可惜没有实现。风度翩翩的大师可能不原意让自己的知名度掩盖了音乐会的本意。有多少人是冲着他的大名去的,在现场却感受到了音乐和文化交融的快乐,他的目的达到了。

 

13日晚上注:刚刚看到一文章,原来这个吴彤是唱摇滚的--轮回乐队主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