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汽车长镜头
汽车长镜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669
  • 关注人气:317,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更新,抄三首诗

(2006-08-03 23:36:13)
分类: 封建余孽
近日心情极坏,但为了更新,抄三首诗应付一下。

一首是晚清名人陈宝琛的《感春》:
一春无日可开眉,未及飞红已暗悲。
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连。
蜂衙撩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
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我尊敬的姜鸣先生用最后一句,作为他新书的书名。陈宝琛是当年的“清流”健将,和张之洞齐名,不过后来张之洞平步青云,而陈宝琛却赋闲家居。“清流”我就不展开介绍了,在19世纪6、70年代很是风光了一阵,他们都是一些职位不高、名气很大、办事有胆识、说话有分量的人,以敢于议论时政,弹劾大臣著称。毕竟是一群书生,他们虽以忧国忧民为己任,但见识未必高明,又不通经世致用之学,因此大多下场可悲,得罪的人多了,被朝廷利用够了,倒霉的日子就来了。陈宝琛、吴大徵、张佩纶等几位著名的清流,都因为被派去打仗,而书生典兵不利,从历史舞台上消失。这首诗是有感于甲午战争之后国事败坏而写的,很有一种厚重的忧惧。不过陈宝琛活了87岁,辛亥革命后还做了溥仪的老师,溥仪做了伪满皇帝之后,他拒受伪职,1935年才卒于北平,可谓“孤忠”了。

另一首是从高阳先生《清朝的皇帝》里面看到的:

南人不相宋家传,
自诩津桥警杜鹃;
辛苦李虞文陆辈,
追随落日到虞渊。

作者是晚清重臣张之洞。写的时候是庚子之后,但已经预见到了清朝这一老大帝国的灭亡。第三句“李虞文陆”,指的是李纲、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这都是为大宋朝尽忠到底的,而第四句的“虞渊”是日落之处,这是称许自己,明知不可为也要报答慈禧的知遇之恩。他做湖广总督,可算毁誉参半。结果到晚年,要以力挽朝纲自居,以最深的资历进北京,做了军机大臣,可当政者不在乎这个,据说张之洞曾经劝当时的监国摄政王载沣,不要选那么多年轻贵族掌管国家大事,载沣说:不关你事!张之洞由此忧愤而死,这个情节在一些电视剧和小说里都有,还有当场被推倒吐血云云,不知事实上是否那么夸张。张之洞如此忠诚的老臣,就这样对待之,汉臣岂有不离心离德的。所以他临死之前还写诗说“君臣末世自乖离”。当时朝中不是没有人才,袁慰庭,且不说他后来当了窃国大盗,本事和声望在那儿,被载沣以“足疾”开缺回籍养病,过不久闹了革命党,求人家也没用,还不是拱手让出江山。大清朝的最后几年,也想振作一下,搞搞立宪什么的,本能苟延几年,无奈本身已经虚不受补,还内部纷争不断,瞿鸿几、袁世凯、张之洞纷纷离去,只剩一班少不更事的亲贵用事,那是不得不亡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张之洞死的同一年,袁世凯在河南安阳洹上村“养疴”也写了一首诗: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持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再补充一句,看另一本书上写的,文革的时候,张之洞在老家南皮的墓被红卫兵给挖开了,骷髅上还带着头发,被揪出来当球踢,可是前年湖北又在纪念张之洞督鄂115周年了。辛劳一生,谁知道后人怎么评价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