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穆拉文斯基和老柴

(2005-11-17 22:59:54)
分类: 爱乐笔记

永远的经典,没人能和他比,永远不能


穆拉文,一个干瘦的老头

前几天,看了一个穆拉文斯基的纪录片,英文解说我不能完全听懂,大概是说,在苏联,他也是对政治的现实不满,但是只能无奈的面对。我原来一直想当然的以为,穆拉文斯基能够长时间的统治列宁格勒爱乐,主要是靠政治地位,如今看来未必。有一段他的影片,是排练柴五,当时老头70多,干瘦,坐着,动作幅度很小,但稳准狠,戴着大眼镜,但是能感觉到鹰一般的目光迸射出来。每次我看着这段影片,就像中邪一样,不能自拔。

斯维特兰诺夫

我有个看法可能偏激,哪国作曲家的作品,就要由哪国指挥演绎。就像捷克爱乐永远的《自新大陆》和《我的祖国》,贝多芬必须听柏林爱乐,俄罗斯的作品,还是俄国人正宗。看《爱乐》,介绍老柴唱片的收藏,说到穆拉文指挥老柴的4、5、6,是这几首交响曲演绎的“终极高度”,我非常赞同。所以DG公司卖这套唱片始终没有低价版,现在Amazon上还是33.98美元,原来我给朋友推荐这几首曲子的版本,看到那么高价格,还是说没有其他版本能够替代他。于是我在上下班路上又拿出这张绿色封面的唱片来来听,刚听完柴四,第一乐章暴躁的铜管,第三乐章梦幻中出现略带病态的木管,还有第四乐章淡淡送出的第二主题《小白桦》,据说阿什肯那吉返回祖国指挥到这里泪流满面,这一切都让最近心情郁闷的我雪上加霜,这时候不应该听老柴,否则我会和他一起在第六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崩溃。不愧是老而弥坚的穆拉文,没有人能像他这样不动声色间让俄罗斯的旋律如此肆意张扬。不过我同样很喜欢捷基耶夫,他的俄国韵味醇厚,却不像穆拉文那样承载百年的苦痛。现在我还期待切利比达凯的版本,很想听听他要慢出什么禅机。附带说说柴六,我最早听的是斯维特兰诺夫的磁带,如今已经没有印象,这个音乐暴君还有很多宝贝值得挖掘;卡拉扬的版本我不喜欢,说不出原因;还有一个弗立柴的版本,那是他得了癌症之后指挥的,撕心裂肺,少听为妙,对身体不好。

弗立柴撕心裂肺的柴六,看封面就能感觉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