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英雄
——对项羽、岳飞、文天祥的解读
一
在凡人阿容之前的中国历史上,方方面面的伟人、名人,一如河汉星斗,数都数不清楚。
在这些伟人、名人之中,总有每个人喜欢的一些人。我也一样,我喜欢项羽、喜欢岳飞、喜欢文天祥。
三个人都是英雄,而且结局都很悲惨:项羽自刎、岳飞被毒死、文天祥遭斩于大都。
二
关于项羽,关于他的自刎,我已拉杂地写过一些文字,这里主要想写岳飞和文天祥。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人,他是南宋著名军事家。少年时勤奋好学,学得一身好武艺,19岁即投军抗辽。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从此再也没有中断过抗击金军、保卫宋朝的戎马生涯。
岳飞投军以后,因其作战机智勇敢,被升为军官。此时宋朝的都城开封已被金兵围困,岳飞跟随当时的副元帅宗泽赶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深受宗泽赞赏。但岳飞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争的局面,因此,就在岳飞再次投军的同一年,即1126年,金兵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这就是宋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想不到岳飞竟然遭革职,岳飞被革得很莫名其妙。
岳飞的遭革职,令我再次联想到我们的大英雄、同样是具有军事天才的项羽。人们认为,项羽是一个军事家,却不是一个政治家。所以,最后他败给了堪称政治家楷模的刘邦。而岳飞的遭革职,也与他对政治的懵懂,大有干系。这一点,岳飞的单纯,实在比项羽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在我看来,比项羽还差。
当时的赵构根本不想收复失地。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收复了失地,那宋徽宗、宋钦宗就意味着要回来,而他们一旦回来了,赵构该如何?你岳飞要收复失地,岂不是不想让我赵构当皇帝吗?所以,赵构要革岳飞的职。
革了职的岳飞,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而是改投到河北都统张所那里,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
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金将兀术率军再次南侵。建康留守杜冲不战而降,所以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很快就攻下了临安、越州。宋高宗皇帝做不成了,被迫流亡海上,就在今天的普陀山一带。而此时的岳飞,却展开了英勇的作战,先是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又在常州与金军打了四个胜仗。第二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了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扬大江南北。
绍兴四年,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军傀儡部队,收复了襄阳、信阳六郡,被升为节度使。同年,岳飞又在庐州击破金兵,金兵被迫接着北撤。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克了伊阳、洛阳、商州、虢州,但是,南宋却不派援兵,也没有粮草,岳飞不得不撤回湖北武昌,当时叫鄂州。此次北伐,岳家军势如破竹,已经打到最北边了,却不得不无奈地撤兵,这令岳飞很难过,当然,更是想不通。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成了全国军事力量的总指挥。他建议高宗大举北进,迅速收复失地。可他忘了:宋高宗哪有这个心思呢?某中程度上,他害怕收复,甚至于忌讳谈论收复!道理很简单:当时的宋钦宗,还没有死呢!
绍兴九年,高宗和秦桧主张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样的决定,当然是岳飞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上书辞职——殊不知,此正合高宗和秦桧的心意!但是第二年,金兀术撕毁合约,又率军南侵。高宗无奈只好再请岳飞出山,率军还击。这一役岳飞一口气打到离北宋首都开封只有45里处。然而,宋高宗不仅不为之高兴,反而连发12道金牌,要岳飞回来。岳飞当然想不通,只能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岳飞回到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绍兴十一年的八月,高宗和秦桧再次向金求和,但金兀术开出的条件是:先杀了岳飞,咱们再谈。而岳飞至死也难以想到,高宗和秦桧竟然同意了金兀术的条件,秦桧诬岳飞谋反,将其下了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之罪名,将岳飞毒死在临安风波亭,时年39岁。
这就是岳飞的一生。那文天祥的一生又如何呢?
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七岁的那一年,作为座右铭,我把文天祥的诗句写在了日记的扉页上。尽管,那时对于这个叫文天祥的人,一无所知。
文天祥(公元1236年——公元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官至丞相,封信国公。20岁考中状元。
临安危机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制元兵的入侵。后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文天祥和岳飞都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
在元朝和宋朝争战更替的过程中,文天祥无疑是这一过程中最为著名的、也是最有骨气的历史人物。
南宋末年,由于朝廷偏安江南,设都于临安,国势弱小。1273年,蒙古的贵族伯颜率20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临安。面对兵临城下的元朝大军,文天祥希望通过谈判或许能够刺探军情。但这无疑是牛入虎口,文天祥被伯颜扣在军中。然而此时,他所为之效忠、为之拼命的南宋朝廷,根本就没人会来救他。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二月初九,文天祥被押往大都。被押到金口,即今天的镇江时,有一帮义士把文天祥给救了。救出后,文天祥于四月初八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高宗的两个儿子都逃到了福州,立即上表劝进,劝恭帝的两个弟弟当中的一个起来当皇帝,领导南宋军民抵抗元兵。不久他接到了流亡福州的南宋朝廷的诏书,把他召到福州担任了右丞相兼枢密院使,官位很高。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即今天的福建南平,打出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发动起义,收复失地。至元十四年,文天祥率兵进攻江西,收复了几十个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都积极响应,整个江南风起云涌。这就使蒙元的统治者非常惊恐,发现文天祥号召力很大,于是调来40万大军,以解赣州之围。另派精兵5万,专门追击文天祥。而文天祥只有5000人,幸亏一位部下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兵,文天祥才得以脱身。至元十五年十一月,文天祥收拾残军,移兵到今天广东的潮阳,继续与元兵战斗。但这一次仍以兵败、自己被俘告终。
文天祥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元军的进攻,也使元军对文天祥刮目相看。因而,元军不愿杀死文天祥,希望他归顺元朝。但是,文天祥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投降。他对伯颜说:“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
面对毫不惧死的文天祥,元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劝降攻势,其中不乏元朝重臣以及元朝皇帝忽必烈本人,他们甚至还让被俘的南宋皇帝,也来劝说文天祥。
至元十六年十月,元朝一个大官阿合马来劝降文天祥。阿合马要文天祥下跪,文天祥回答:“我是南边宋朝的宰相,你是北边元朝的宰相,我们两个是一样的,凭什么要我跪?”阿合马当然以胜利者自居,他对文天祥说:“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啊?你怎么会被抓啊?你是被我俘虏的,还谈什么南朝宰相?”文天祥回答道:“若南朝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了不起?”阿合马又用威胁的口吻说:“你的生死由我来决定。”文天祥凛然答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还说什么由不由你啊?”
大臣不行,宰相上。元朝的宰相孛罗一上来也要文天祥下跪,当然又遭拒绝。孛罗就令左右武力胁迫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仍不屈服,他说:“天下的事情,有兴盛就有灭亡…我文天祥到了今天只希望你快点动手,杀了我!”
临行前,忽必烈亲自出马,并以宰相一职作为诱饵,文天祥依然不为所动。忽必烈问文天祥:“那么,你到底要什么?”文天祥答:“愿以一死足矣!”
忽必烈也没办法!但又实在想使用这个人。最后让一帮投降了元的大臣们一起向文天祥现身说法,遭到了文天祥的唾骂。令文天祥没想到的,最后一个出面来说服他投降的人,竟然是被俘的宋恭帝。显然,对于这样的皇帝,文天祥只能报以不屑。
面对如此强大、规模如此之高的劝降阵容,文天祥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与人格魅力,不仅令后人钦佩、敬仰!其实连当时的元朝的统治者也敬佩不已!这种视死如归、以身殉义的精神气节,并非仅仅是忠于某个帝王,对此,元朝的统治者是看得很清楚的。——他们动用高规格劝降的本身,即是有力的说明。
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正月初九,文天祥在大都菜市口,英勇就义。
有关他就义时的情景,我很想知道得更多一些。比如,我想知道他说了什么没有?他做了什么没有?包括那一天的看客,那一天的天气?……
但文天祥所做到的,足够了!难道不是吗?足够到每每想起他时,我们这些后人们除了感动、敬佩和仰望之外,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更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四
如果说,项羽一刎,成就的是他悲壮的一生!那文天祥的就义,则让我们看到了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原来竟有着这样的勇者和这样的雄士!如果真有大写的人,非文天祥莫属!但是,相比于项羽、文天祥,同样令人敬佩的岳飞,这位民族史上很有光彩的英雄,其死,却多么憋屈、窝囊。——因为,在我的理解里,英雄就是英雄,即使死也死得气概,死得非同寻常!要么像项羽的惊天一刎,给自己划上完美的句号!要么如文天祥,让气节之浩气在人间激荡、飞扬!
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的结局是完美的,文天祥亦然。只有岳飞,被不明不白地毒死,实在让英雄死得憋屈、死得窝囊!当然,这不是岳飞的过错。但如果岳飞不服从指令,继续战斗下去呢?再如果…如果岳飞接到指令后以一死来表达他对昏庸朝廷的不满呢?也许这个结局就完全不同了。
从岳飞之死,令我想起李清照颂扬项羽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人对项羽的歌赞,折射出她内心的英雄观,而这种英雄观,与我对英雄的认知:“生也壮烈,死也壮烈”,其实是一致的。而我,对项羽所怀有的那种浓烈的情怀——即对项羽选择自刎的认同与尊崇!一并地,也应该为更多的人所理解了吧?!
但是,活在平凡、和平时期的我辈,不管怀有怎样的理想、抱负,也不论对项羽、文天祥们有着怎样的崇拜情结,可以想见的是,我们的一生注定是平凡的一生,既做不到“生也壮烈”,也做不到“死也壮烈”!
平凡的生活是一种幸福的生活,但也往往能够磨平、销蚀掉一个人的抱负与意志,从而会让你像所有庸常的生命一样,在平淡中老死、病死。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雨谷斋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