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 子 的 梦

(2009-11-20 11:36:51)
标签:

头盖骨

圣人

庄周梦蝶

一块

庄子

杂谈

分类: 原创

庄子的梦

关于死亡,孔子他老人家好象也没有什么见地。某种程度,他对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反倒是一种避而不谈的态度!比如他说“未知生,焉知死”!但庄子的态度却很明朗,不仅明朗,而且还有很详尽的论述。比如在我们所熟知的“庄周梦蝶”的故事里,庄子就借梦和觉,来比喻生与死。他的梦和他醒过来,在他这个故事里都是一个比喻。是庄子对于人生处境的一种深刻而又独特的体会,而生死则是他对人生体会最为深刻的内容之一。

庄周梦蝶的故事,被许多人仅仅理解为庄子的一个梦,那可真是太令人失望了。这个故事,其实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尽管已被无数的学者诠释了上千年,但直至今天,也未必有人能讲得完全清楚。

生是我们的事吗?不是。死是我们的事吗?不是!(自杀者除外)既然生死的决定权都不在我们手里,那实际上就排除了我们的选择权。我们惟一能够做到的、选择的,恐怕就是珍视这生命,而关于其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在钱文忠教授看来,庄子的达观,实际上是庄子对这种无可奈何处境的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处理方式。

而不论是庄子,还是我们这等平庸的生命,一旦有了这种态度、这种处理方式,要做到达观,其实也不难。那么,达观了生死,又会怎样呢?很简单:就会顺其自然!

当然,这种达观,对庄子兴许真的不难。可对于普通的众生来说,要达观,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甚而至于会很难。

正是这种不容易、很难,才使得人世间,关于生死,人们思考得很多,却始终纠缠不清。为此而上演了许多的故事,且可以想见,只要人类在这世上,这故事就会永恒地演绎下去。

但在我却是豁然明白:以前总希望自己能参透生死,至少也是淡然面对生死。可是,既然生也好,死也罢都不是我们的事,干吗要求自己参透?完全可以不去想它啊!正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死亡并不是生命中的事件,又何必过多地去担心它呢?我们只管活好就是了,死亡的事,由不得我们自己,死了之后,更非自己所能掌控的。一切该怎么办,全是别人的事,完全可以说,与自己无关。

庄子敢于并能够直面生死,的确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一天,庄子到楚国去,在路边看到一个死人的头盖骨,他就拣起来把玩,且敲着头盖骨:“哎呀!老兄啊,如今你这番样子,是不是因为你活着的时候太纵欲、太荒唐了?或者是你的国家破灭了,你受了斧钺之苦被人砍杀的呀?或者是因为你过去有什么不轨的行为,给家族丢脸了,然后被扔在这里啊?还是你受不了冻,挨不了饿,倒毙在路旁的?还是你年寿已高,寿终正寝在这里的啊?”庄子就捧起这个头盖骨,拿回家枕在头底下睡觉。半夜,他又做梦了,这一次梦见的不是蝴蝶,而是这个头盖骨托梦,来见庄子——“哎,这位老兄,白天你敲了我半天了。从白天你这番话看来,你这个人能言善辩。不过,好像你境界不行。听你所说的都是活着的一种忧患,只有活着,才会有死亡的恐惧。你别管我,你也别管那么多闲事,别管我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反正我死了,我死了以后我怎么还会有死的恐惧呢?你怎么样?要不要听听关于死亡的哲学啊?”庄子说:“好啊!洗耳恭听。”这个头盖骨就侃侃而谈,说:“死亡的王国里没有国君,没有高高在上的国君,也没有在下的臣子,也没有冬暖夏凉的四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能与天地同存。这份快乐,人间的帝王也比不了。”

梦里的庄子是不相信死会比生还要快乐的,所以,他就对头盖骨讲:“哎呀!老兄,咱俩有这个缘份,我可以叫司命之神来恢复你的身形,让你长出骨肉、肌肤,让你回到你的父母、妻儿、邻里、朋友那里,去享受人伦的快乐,怎么样?你愿意吗?”

听了庄子的话,头盖骨不知为何,竟皱起了眉头,说:“谢谢啊,我怎么能放弃死亡王国的快乐,而回到人间去备尝辛劳呢?你这个人,我真是不能跟你讲道理。”

头盖骨一边说一边就溜了。

这个梦很有意思,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到了庄子这里只一个梦基本上就解决了。难怪庄子能成为圣人!而我在尚未读到这个故事之前,也曾做过此类的梦,只是这个梦不仅让我很害怕,而且还一直成为父母心中的一块病——

可能是十三四岁的那一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学的路上踩到一块东西,低头一看,惊吓出一身冷汗:一块死人的头盖骨。怕归怕,终究还是很勇猛地一脚将其踢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块头盖骨竟然说话了。他说:“凶什么呢?我又没碍你什么!几十年以后,咱们不都是这个样子吗?”

我被梦吓醒了,并叫醒了父亲和母亲,还有哥哥、姐姐们。父母虽尽力抚慰,说不怕不怕,可他们还是觉得这梦蹊跷!这蹊跷的梦,令父母很不安。母亲说,他们一直担心、害怕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好在,不祥的事伴随我十五岁的一次车祸、十六岁的一次溺水,均安然无恙,而宣告结束。

今天想来,自己的梦虽然没有谈及哲学,谈及生死这个终极性的话题,但我梦中的头盖骨所说的那句略带气愤的话语:“几十年以后,咱们不都是这个样子吗?”其实也富含着哲理。

只是,头盖骨太没远见了,他怎么能够想到,几十年后人体要被火化了呢?也就是说,几十年后的今天,死去的人压根就没有头盖骨可言了。

庄子通过他所做的梦,通过他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死亡,不必畏惧。庄子呢,则把死亡理解成一件快乐的事情,甚至比生还要幸福。因为,生是要备尝艰辛的,而死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能与天地同存。这份快乐,连人间的帝王都不好比!

所以,庄子的妻子去世后,他没有悲,更没有泣,而是鼓盆而歌!他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妻子要到一个非常快乐的王国去了,不该为她唱一支歌吗?

有人说,我可做不到啊!是的,不光是你,我们都难以做得到。我们不知道死亡之后还有一个快乐的王国,所以,我们悲伤!我们痛哭!即使我们知道有一个叫庄子的人,他告诉了我们死亡是怎样的一回事,可我们还是做不到他那样,还是要为失去亲人、朋友而悲伤,而痛哭!

为什么呢?我无法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我自己的想法却可以告知大家。我想啊,我之所以要为失去亲人、朋友而悲伤、而痛哭,乃在于我俗心重,爱他们。这样的解释丝毫没有新意,然而,这却是我最真实的思想,与对死亡的思考无关。

也就是说,面对亲人、朋友的离去,纵使我的内心亦知:他们去了一个快乐的王国,我本应为他们祝福,或者如庄子唱一支歌,可我能吗?敢吗?

我所能做的,就是把那种祝福隐于心底,甚至不能让他们看出来。如果被他们看出来了,我的名声一定要坏了,他们会骂我不孝,会指责我狼心狗肺、猪狗不如!所以,我说我只能把庄子的那种认知或曰祝福,埋藏起来,而在面子上却要悲伤起来,痛哭起来!

这就是做俗人与做圣人的区别。

圣人可管不了这么多,怎么想便怎么做。而俗人呢,纵使有圣人的一些思想,却不敢把这思想付诸于行动。时日一久,头脑里仅有的一点圣人的思想,只怕也要被世俗消磨光了。这是谁的悲哀呢?这又是谁的不幸呢?——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问题!我甚至想:庄子他老人家若不是生活在他那样的时代,真担心他做得还是做不得这个圣人?!

 

 

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雨谷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