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英 雄

(2010-01-07 15:09:39)
标签:

《山海经》

牛痘

权术

鲁迅

中国

杂谈

分类: 原创

有关英雄

 

 

何为英雄?

《辞海》里只有简短的五个字:“杰出的人物”。但在小学生们使用的那本小小的《新华字典》里,关于英雄,却有两条注解:1、为人民利益英勇斗争而有功绩的人;2、英武过人的人。

而我对英雄的理解,始终局限在战争这个范畴内。许多人对英雄的理解与认知,也大都与战争相关连。

显然地,战争出英雄。

 

最近翻阅《山海经》,发现还有另外一种英雄。

《山海经》虽属神话,而非历史,但在刘再复先生看来,《山海经》却是中华民族最本真、最本然的历史。它是中国真正的原形文化,而且是原形的中国英雄文化。

《山海经》产生于天地草创之初,产生过像女娲、精卫、夸父、刑天等等这样的英雄。刘再复先生在其所著的《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一文中就此写道:“她(他)们均是失败的英雄,但又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她们天生不知功利、不计算计、不知功名利禄,只知探险、只知开天辟地、只知造福人类,她们是一些无私的、孤独的、建设性的英雄。她们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气质,她们的所作所为说明中华民族有一个健康的童年,所做的梦也是单纯的、美好的、健康的大梦。”

透过刘再复先生的这段文字,让我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或者说在我们民族的神话传说的故事中,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英雄,而且知道,英雄并非都是战争的产物。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进一步认识到:英雄不一定都是胜利者!

《山海经》讲述的这些英雄,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更具英雄气概,也更能激励后人!她们不是杀人的英雄,也非依靠玩弄阴谋与权术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救人,而非杀人。项羽乌江的选择,即不肯过江东而选择自杀,也是不想再杀人了!因此,他虽然败了,却得到了后人的景仰和怀念!如果说女娲、精卫、夸父、刑天、后羿的英雄精神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那项羽则恰好相反:“知其可为而不为之”——可以选择生——渡船而去。但他不愿再生,因为,他的生意味着卷土重来,而卷土重来,势必会有更多的生命会悲惨地死去。因此,项羽这种“知其可为而不为之”的境界,同样令人赞佩,而且,也是真英雄之所为。

 

忽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小文《拿破仑与隋那》。

在此文中,鲁迅批评人们对英雄崇拜的混乱与颠倒。鲁迅说:“拿破仑的战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是敬佩他的英雄,甚至于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隶,我们还在恭维成吉思汗。”“自从有了这种牛痘以来,在世界上真不知救活了多少孩子——虽然有些人大起来还是去给英雄们做炮灰,但有谁记得这发明者隋那的名字呢?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火资格的诸公,却总是在恭维杀人者。”

隋那是牛痘疫苗的发明者,救活了无数孩子,也包括阿容。阿容很小时就做了牛痘,但真正知道隋那名字却是长大了阅读鲁迅作品之后。即使如此,也没有想到过要感谢这位发明者,更不要说称他为英雄了。但对拿破仑的“认识”,显然要早得多。拿破仑侵略了大半个欧洲,杀人无数,也把自己的国民当做炮灰,但人们却不断地赞颂拿破仑而记不起隋那这个造福于人类的人!

其实,长时期以来,我们心中的英雄,几乎全是拿破仑这样的人。而类似于隋那这样的真英雄却被我们忽略了,遗忘了,甚至压根就没人视他为英雄!

这究竟是谁的悲哀呢?

 

关于《山海经》所体现的中国原形文化精神,刘再复先生在其所著的《沧桑百感》一文中有如下的认知:

《山海经》所凝聚、所体现的中国原形文化精神是什么呢?这里,我必须用非常决断的语言说,它体现的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等,全是这种精神。天可以补吗?海可以填吗?烈焰可以追赶吗?太阳可以射落吗?都不可能。但远古的英雄却偏偏说:能!偏偏把不可能的事当做可能去争取,去奋斗。这就形成一种大精神。精卫是一只小鸟,它嘴上所噙的树枝那么细微,而沧海却那么深广浩瀚,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但是坚韧的生命不在乎这种反差。因为他们有一种原始的天真,不知计较成败,不知计较得失,只知一往无前的进取,进取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结果倒在其次。生命的的精神全在争取另一可能发生的过程之中。我国古代的神话英雄,不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且其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建设性的,都是为人间造福的。要么为世界填补空缺,要么是为生命创造绿洲;要么是为天下赢得安宁,要么是为百姓治理洪水。这与后来《水浒传》、《三国演义》中那些杀人英雄和玩弄权术阴谋的英雄完全不同……《山海经》中的女娲、精卫、夸父、后羿等都是世界的修补者,全是救人英雄。他们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全是修补世界的创造行为。

阿容之所以要抄录这么一大段文字,显然是认同了刘先生的英雄观。不仅认同,而且对自己过往的关于英雄的那种狭隘的认知水平,深感惭愧!——在过往的那种对英雄的认知水平里,能杀人会杀人的,成了英雄!玩弄权术、玩弄阴谋,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所谓伟大胜利的人,成了英雄!——比如鲁迅所提及的拿破仑、成吉思汗等等这样的英雄!其实,又何止于这两个人物呢?在中外古今的历史上,无以数计的英雄人物,如果按照刘再复先生的观点,按照鲁迅的观点,那么,不知有多少英雄将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那么,究竟何为英雄呢?

刘再复先生认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就是英雄。如女娲、精卫、夸父、后羿等等。

鲁迅认可的英雄则是:像隋那那样的人!——隋那是救人的人,一切救人的人都是英雄。

至此,关于英雄,阿容的认知水平较之过往,那是大有进步了。其实,除了上述两种认知外,阿容还以为,大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都可称之为英雄!

杀了人还被称为英雄,人类的英雄观真的有些问题。

 

 

 

二○一○年一月三日,雨谷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