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沒標準
(2022-08-03 11:17:41)
标签:
標準資糧道其心在緣洛叉的平方善財52參 |
分类: 海雲繼夢 |
.......... 所以,「調心」以後才會到「靜心」
所以外面流行的翻譯法就叫作「靜心」,那就不對了
(當然是要到靜心,可是必須調心才會到靜心)
所以我們剛才給你看的是:
~~「身」要調(調身要調到哪裡?)
「息」要調(調息要調到哪裡?)
「心」要調(就是「調心」要調到「靜心」)
「靜心」有一定的標準,
「調息」的「息」也有一定的標準,
「調身」的「身」也有一定的標準,
不是沒標準。
所以我們在談這個「過程」是這樣的情形,同時
在這裡頭,「調心」就是「內觀」所需要的…
(請參看第52參第01集,圖表~1:28:05)
這個地方「心」調了以後,「靜心」它有二義:
動詞與名詞(詳另文)。
第三要件即「智慧條件」又稱內觀條件,亦有三:
第一個就是「戒」與「律」,從健全的人格性,直到
成佛必要條件,不可疏忽,否則就成外道(詳另文)。
第二個,「善思惟用心」: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
到「第三千年史」時,你一定把「善思惟用心」修好,
這個就沒辦法了,這都是先決條件,現在要教你也
沒辦法教,因為你是屬於「動物屬」的人,你怎麼
「用心」? 那還是粗枝大葉的,怎麼講這麼微細的
「善思惟用心」呢?
──這是正法修行的核心,不具備此一要件,則以上
皆是修養而非修行,這也是引發「其心在緣」的引子。
這個「善思惟用心」非常重要。
第三個:「其心在緣」是「內觀」的重點,這是
內觀的軌道,若沒有這個軌道,一切內觀不可行;
如無有「其心在緣」的能力,則沒有「等持工程」。
~~我們這個「一乘禪法」是「等持工程」
所以你這個「禪定工程」跟「般若工程」
都是屬於資糧道的修行方式,資糧道一定要具備。
所以我們說:你要修資糧道,是修這九個、這九個,
你這些不具備沒辦法、沒辦法! 你要修當然可以,
我不能拒絕你,外面滿街都在教修行,你就去修嘛…
你可知道為什麼「修行者眾,成就者寡」呢?
那麼多人在修行,有幾個成就了呢?
我們所看到的不是「修行成就」,是「修養很好」。
夢參老和尚跟我說“不要說人家修行不好,要說
道德很好,修養很好… 你不講修行,你就說
道德很好、修養很好,這樣就好了”
所以我們都說:老和尚說「人家修得很好,是
修得很好,修養很好、道德很好」… 因為
現在修行完全失傳了,你怎麼講、怎麼修啊?
這一定要從「已知」到「未知」,這是我們一個
不變的原則。
所以《華嚴經》裡很多:
1(你懂嘛!)
1、2、3、4、5、6、7、8、9、10(會算吧?)
10、20、30、40、50、60、70、80、90、100
(知道嘛,這都是已知嘛!)
那麼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
(知道嘛,這都是已知嘛,只是很大而已)
然後它說「十億的平方」是什麼? 叫作「洛叉」,
從「洛叉」開始,「洛叉的平方」叫作「俱胝」
俱胝的平方為「阿庾多」,就這樣一直算、一直算…
從「洛叉」開始算「124個平方」,那就叫作
「不可說不可說轉」(知道嗎?)
然後這個「不可說不可說轉不可說不可說轉」,
也就是「不可說不可說轉的平方」還可以
再繼續算、繼續算…
但是這麼大的數字,《華嚴經》裡說它叫「小數」,
小數字而已,它有更大的數字,你知道嗎?
...........
法筵精點~3390(擷自現場講記善財52參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