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彈指之間…
(2022-07-29 16:14:07)
标签:
彈指之間作意起修佛境界個樓閣善財52參 |
分类: 海雲繼夢 |
........
彌勒菩薩成佛,到最後是告訴善財童子: 你跟文殊菩薩都會來見我。 然後就推薦他:你去找
文殊師利菩薩這位「大善知識」。
這個很奇怪,他成佛了、你跟我學,不是都成佛了嗎?
為什麼還要再找文殊菩薩呢? 這裡頭就有一個非常
重要的──文殊菩薩有個國土叫作「淨妙國土」。
然後在這一會裡,善財問文殊:
“你這個「淨妙國土」是怎麼成就的呢?”
文殊菩薩告訴他三個條件,然後有個東西,也是
這三參(51彌勒、52文殊、53普賢)很特別的:
就是彌勒菩薩要進入毘盧遮那普莊嚴藏大樓閣
(或者叫作大莊嚴樓閣、
或者叫作普莊嚴藏樓閣)
他要進去那個樓閣的時候是「彈指進去」的,
然後「彈指出定」(記得嗎?)
這一參的部分,他用「彈指」表達這個「境界」。
可是,他出發去找文殊菩薩,在半路上,文殊菩薩
就伸手過一百一十城,來摩善財童子頂(授記),
這個是一種狀況:
第一個是「彈指」,相很明顯。
第二個,你不用來了,我伸手過去就行了(這是兩個)
第三個,從文殊菩薩這邊結束(他伸手「攝手」嘛,
就不再摩頂了,跟你講完了,境界就消失了…)
這個時候──善財童子突然想到普賢菩薩,
然後就這樣進入「普賢菩薩境界」…
你注意這三個~~彈指、摩頂,然後融入~~
這個表達的方式,三個階段都不一樣。
這些在經文裡頭散落著,你假如不用現代的邏輯
把它重新串起來做對比,你是看不到的、看不到…
第一個,「彈指入樓閣」:(這經文很長)
「彈指入樓閣」跟「彈指出定」,這當中是一卷
經文而已,可是前面有兩卷經文一再的闡述這些,
說明「佛境界」的殊勝廣大。
而在彈指之間:他進樓閣後就進入「佛境界」了;
然後再「彈指」,他「出定」了。
「出定」以後,彌勒菩薩告訴善財童子: 將來
我成佛的時候,會怎樣怎樣,你去找文殊菩薩。
這樣看起來,「這一會」好像這樣就結束了…
可是,他要去找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說:「不用來,我告訴你…」
又結束了,結束以後又把手收回去了
然後,他就轉入到「普賢菩薩的境界」裡去…
你看這種情況:有很具相的「樓閣」,入樓閣,
他已經到樓閣前,想要進去不知道怎麼進去呢?
剛好彌勒菩薩從外地回來,
「彈指」帶他進去(這有形、有相嘛…)
然後呢──要到文殊菩薩那裡去,
神來一手(那隻手怎麼那麼長啊?)
過一百一十城(在我們大概就只有摸我頭上的那個
手掌而已,可是手臂那麼長???)
這又是另外一種表達,這個表達跟前面的,
就不夠具體、但是有「相」(對不對?)
再來第三個階段,進入普賢菩薩就完全融入了…
這一個表達是由有形到無形,次第很清楚、很清楚。
所以我們說:《華嚴經》的指導是從可知到未知,
有很多人說由可知講,這個就是都在可知的範圍內,
這是一般的思惟,我們要講修行都是「作意」起修,
你要注意喔~~修行是「作意」起修~~
假如有人一開始就跟你說:“我是「不作意」修行的”
那他一定是天啟或神啟,那個「行法」他不可教、
他無法教、沒辦法教的,因為他會、你不會(知道嗎?)
他「天賦」就有那種能力,你──沒辦法啊!
............
法筵精點~3385(擷自現場講記善財52參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