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语“一票否决”不符国情该休矣

(2015-06-06 16:19:34)
标签:

外语

国情

一票否决

分类: 杂谈时评

文/耘农大地

 

在现今,常常冒出许多的“一票否决”来。除了计划生育、环境污染、保护耕地等等实行“一票否决”外,不知从何时起,就连外语这玩艺儿也享有“一票否决”之殊荣。其实,成千上万的国人对这些年来在晋升专业职称,尤其是考研过程中,以外语为“一票否决”权的硬性规定深为不满!特别是许多优秀的专业拔尖人才和颇具学术潜力的人才,因其外文水平的欠缺而抱憾饮恨,不少资深学者也为之扼腕叹息。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并非一概反对外语了。恰恰相反,许多人为了那苦苦等待的考试能顺利过关而“为伊消得人憔悴”,对外语几近殚精竭虑的地步。但恕我直言,如今重“外”轻“中”的做法,的确有失偏颇。至少作为文史类专业考试,就不能唯外语而外语。试想,一个研究中国古代汉语、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历史、汉语写作的人员,你非要他像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员一样,硬性规定必须要通过四、六级,甚至八级,甚至还要进行外语听力与口语考试,这真有些个不切实际,说得难听一点,大有新的“崇洋媚外”之嫌。因为在究竟是需要专业人才,还是需要外文翻译的问题上,我们似乎都还没弄明白。

 

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情势,为了强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主流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学习,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我们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和现实实际来强求一律。比如,新闻从业人员晋升职称,有的本来阅历丰富,专业能力过硬且成果丰厚,你非要用英语一关来将其卡住,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倘使换个“全天候”的老外来从事我们的新闻工作,未必又能胜任。再比如,有的人走出校门后,因没有语言环境,加之一门心思潜心钻研本职业务从而荒疏了外语,你非要他企图在十天、半月或是三、五个月攻克外语考试难关,纵有三头六臂也于事无补。据我所知,不少国家在考研时,一般都是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比如德、法两国晋升职称与考研都明文规定必须使用本国语言。我们为什么偏要一方面自得其乐地说未来汉语将成为“世界语言领袖”,一方面又铁律般地界定凡晋升职称、考研而非外语(英语)莫属呢?假使此条铁律不破,其结果必然导致许多事业平平的人因其主攻外语而获胜,形成“满嘴English,一肚子白水晃荡”的局面,真会应了那句民谣:“教授满街走,博士贱如狗”,如此只懂外语,而工作能力和专业学术水平太“Just  so  so”(很一般),且业务能力也不突出的人,的确没什么稀罕的必要。

 

当然,一味排斥外语,本不是做学问的人所固有的初衷和理念,也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倒是这种以外语实行“一票否决”的偏颇做法,扼杀掉许多优秀专业人才,不能不让人为之一声叹息!在此,我倒是赞同有些专家、学者的建议,除将那些真正想提高外语听力和表达能力的年轻人放出国生活几年外,对那些只要学术有造诣,专业有特长,创造有潜力,且通过了国内专业科目考试者,给予直接晋升职称、读研深造的机会,然后让他们边钻研专业,边强化外语培训,兴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为了人才不致流失浪费,也可以将那些从事本民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人员和考生的外语科目取消,以古汉语考试科目取而代之。可以想见,真正在学术上有了名堂,何愁老外不慕名而拜,又何愁在学术交流时没有专职翻译呢?更何况科技在飞速发展,不出多久,即便连一个外语单词都不会的老农也是可以在电话上与老外同声交流的。

 

如此遑论,但愿“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学科而宜,将晋升职称、考研深造中的外语“一票否决”的决策,加以重新审视和调整,尽快着手解决这一国人为之诟病的趋利避害的问题,乃至将这一不符合国情外语“一票否决”制度扫地出门。

 

农大地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2vv7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