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语境简笔画专业课板书 |
分类: 时尚休闲 |
文/耘农湖北
2.0时代,PPT风行于课堂与会议,我却在授课时继续着板书之乐,这并非恋旧,而是一种用心良苦的坚守……
当媒体不止一次介绍我为“高校潮人”的时候,在我的身上却有另一种反差呈现:这些年,一直钟情于授课时的板书之乐。这一举动或曰习惯成了2.0时代PPT风行年月里的独特一景。学子们较为喜欢,我也乐此不疲。
大约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一些会议与几乎所有有条件的大学教室里,开始流行起多媒体讲授。至此,传统的老师板书行为与学子们渐行渐远,PPT代之而起。也似乎从那个时候起,围绕板书与PPT的争议一直不断,褒贬不一。赞成者说PPT方便、省事;反对者说其呆板单调不足以引发学生兴趣。在我看来,似乎都有道理。只是我后来发现,授课时一味用PPT,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段时间后,索性继续我授课时的板书之乐。
PPT固然有方便省事,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但缺少板书的那一份灵动与自由。制式化的PPT不仅单调,而且重要的是不能让老师在黑板上随时圈点、随时变更的便利。时间长了,标语式的PPT不仅令人生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弱化着学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当老师在板书时,学子跟进记录者远比放PPT时要多。尤其当授课者结合板书,给以重点符号和彩色粉笔标明时,更能引起学子的重视。
时间长了,我又有一个新的发现:如果根据授课需要,在板书中配以一笔速成的图案的简笔画,往往更能吸引学子注意力,引发他们聚精会神的兴趣。我在讲授人类传播史与媒体发展论时,即兴用图案配文字的板书,让学子们得以形象直观的记忆,颇受他们的青睐。从此在我所讲授的所有专业课上,我都习惯在板书时间或随手配上简笔画图,学子们会在笔记本上照葫芦画瓢,连同文图一起抄记下来,无形之中加深着记忆。
我之所以坚持板书之乐,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希望文科生不仅会写文章,而且要有一手好字。作为老师就得从板书上予以引领,让他们增加把字写好的兴趣。网络语境下,有些学子成了无纸化听课者,如果老师不去板书,有的人就会干脆连笔记本和笔都不会带。事实上,我曾在今年五月网上撰文呼吁过,当下学子的汉字书写不忍卒视,引起国内专家们的共鸣。我当然要率先垂范,以板书之乐触动学子书写之趣。
我在PPT风行年代里,坚持板书之乐,并非恋旧,应该说是一种虔诚而执着的文化坚守,这种坚守是对不可或缺,大有裨益的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实际上,让一些老师产生依赖性的PPT,不仅削弱了文字的亲和力,而且使教学效果缺乏生动之感。制式化的PPT加上照版宣科式的授课,大多数学子并不买账。这让我顿生感慨:在文化的传承上,有些东西还真不能格式化,真不能图省事,还得珍视有些传统那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
多少年过去了,我在既不放弃使用新技术的同时,坚持授课时的板书之乐,给我带来的不独是愉悦的享受,这一乐趣对烘托我的个性化授课特色,起到了红花配绿叶,相得益彰的作用。我在与年轻老师谈体会时直言不讳的说到,尤其是文科老师如果不具备深厚的学养,不具备自身的笔下功夫,不具备生动形象的表达,不具备流畅漂亮的板书之技,恐怕很难让学子们心悦诚服。
板书之乐,成为我布道职业里一个不离不弃的文化元素,我会让它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
【耘农湖北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2eb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