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耘农湖北
探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这几年,一直就在这此起彼伏的“就业难”呼声里出没于职场。当有一天忽然发觉这“就业难”并非想象的那么严重时,我刚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判断是否有误?而且此前还写下了大量诸如“大学生找到过冬棉袄没有”等文字。颇为难堪的事实是,一方面如今不少企业为招不到好人才,甚至招不到人而发愁,一方面并没看到有多少走出校门的学子无事可干。
这很有点“狼来了”故事的意味!我们许多年都在喊“就业难”,可我们好像又没看到有多少学子赋闲在家。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过不少高校,不少企业以及众多学生。结果表明,“就业难”似乎成了一个伪命题。一般而言,大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呈现出分流现象:一部分人选择出国,一部分人选择考公务员,一部分人选择校漂、考研,一部分人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创业,还有极少数人在家啃老。除此之外所剩下的大部分人,或先或后几乎都可以找到岗位,至于岗位好坏则另当别论。
按目前岗位分布情况看,一般男生大多从事着市场营销工作,女生则大多从事着文员的工作,其中一部分有新闻、设计、网络专业技术者占了一定比重。但从去年开始,令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头疼的是,虽然广发英雄帖,赶场忙招聘,但是结果往往是失望的:不说招不到人才,就连招一般的人也为难。这说明企业人才需求缺口还是比较大的,人才市场也并没饱和。那么从就业难转变为招聘难随之出现,其原因在于:较之85前的学子,如今的85后找工作不仅不挑剔,而且大多安于现状,心安理得,而且大多不会频繁跳槽。这样一来,相对企业人才缺口而言,显然是粥多僧少,而不是僧多粥少,企业自然就为招不到人而“喊渴。”
如果你随便到哪个中小企业问问,或许会听到感同身受的感叹:不是说就业难吗?如今这招聘怎么一年不如一年?有时连招几次也不过是歪瓜裂枣,笼共十几个人,无从挑选。这与前几年招一个文员岗位几百人应聘的热闹相比,眼下的确是“梦里寻她千百度”,格外的冷清。因为稍微优秀一点的人到了大型企业,轮到中小企业招人,且不谈急需的人才,就是一般的员工也没多少可供选择的余地。再问问一些学子,不少人大都是意思接近的一句话:反正是“蚁族”,随便找个饭碗就行了,没多大兴趣去东奔西走。应聘者少了,跳槽者又不多,能说这人好招吗?
真想象不到,喊了几年的“就业难”,现在居然成了“狼来了”故事的新翻版。其实这“狼”不但没有真来,相反压根就没有什么“狼”!特别是随着一些中小城市生活条件相对便利优越,导致不少学子流向那里,除了一些人逃离“北上广”外,一些省会大城市的人才难觅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所谓就业难已不再成其为人才市场的主体矛盾,而是少数无专长、有缺陷、没干劲者才有可能面临“就业难”。
我不知我的此论是否全面,有失偏颇?但有一条,现实已为此提供了足够的注脚。我想,当“就业难”真正成为过去时,兴许企业未来所需的人才质量才会更高,这于个人与企业的成长发展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大好事。当然,目前的一些企业既面临人才紧缺之窘,又面临员工难招之困,恐怕成了新的问题。如何化解?这需要学校与企业联姻,开辟定向培养、批量输送人才的绿色通道。此处不说,将另文阐述。
还有两个月,学生毕业季将临,但愿不再听到这言过其实的“就业难”之鼓噪,更祈望学子们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岗位,企业能招到心满意足的好人才。
【耘农湖北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8c0210100i187.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