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市的降价风渐趋刮起,闹房企砸售楼处的消息也此起彼伏地接踵而来,这楼市好象真的进入到了“刺骨寒冬”而实际上今年真正的冬天却来的比较晚。从报章媒体上就看得出,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形势看就已经让人感到了楼市的境况。
例如在北京房山这是楼市的新兴板块,进入2010年以来,成交量占全市销售比例的20%,说是万科、首开、绿地、城建、金地等房地产开发大鳄的必争之地。如今呢,房山10月销量,不足限购前的一半。不仅仅是房山,在北京新房扎堆的地区,通州、大兴等区域,同样出现了大规模的滞销。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9、10月份新房和二手房一共成交了26085套,同比下降48%,创下了三年来同期楼市成交量的新低。与此同时,库存节节攀升,截至11月9日,北京商品期房住宅库存达到120411套,这是继2009年库存顶峰后,又一次超过12万套的库存高位。
再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公布的数据看,11月第一周成交平缓,同比10月份甚至上涨了12.5%,但不能认为市场就此转好。因为上涨的原因是这一周有两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入市,乐活家园和麓景嘉园北里,共计提供住宅700余套。从而拉高了本周成交量。抛掉这两个保障房项目,商品住宅签约量仍然不足1000套。与北京的天气一样,临近年底,多家楼盘销售陷入“冬季状态”。虽然不少项目都大幅跳水,但市场反应依旧不热烈。11月第一周,新建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成交与供应都处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从结构上看,城区成交占比继续下滑,郊区项目让利增多呈现带动成交的趋势。
而上海楼市传来的信息更是让人纠结,主要是花了高价买到房的那批人怒火胸中烧,除了刚需特别是一些新市民们希望降价,而那些城市老住户特别是近些年来买到房子的人们却希望自己的房子不贬值。现在是房价降也不是不降也不是,但趋势已经明显,快降与慢降也都得降,只是快降易伤,慢降“顺理成章”而已。
这些只能说明降价是趋势,而能卖出去多少房子那就另一说了。入冬也只是冬眠,降与不降楼市都要“入冬”了。调控的目的也已经明确,就是要把房价降到“合理价位”所以你降与不降都是要扒你一层皮的,那就看谁皮实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