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楼市调控许多人会想到就是要调房价,我认为调控的实质就是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和房地产市场上各种房屋的投资比例与供需关系是否合适。中央提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其实也包含着高房价应理性回归,不是有人说的调控只是遏制而不是降房价,这也是百姓不买帐的原因。高房价过快上涨这只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一种现象,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人们自然很难接受,百姓对房地产市场的不满说到底还是一个对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又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事。你房价不管怎么调最终还会有相当部分群体不满。那么如何解决?我觉得首要的就是把保障房问题解决好。说起保障房大家可能就会马上想到的是经济适用性住房,而且全国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也是以建设经济适用房为主。这里且不说保障房建设在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所占有的比例,是否都能达到中央政府所要求的标准,只说这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该将廉租房做为保障房的主要内容来抓,将廉租房建设的比例提高上来,最终将主要由此来替代经济适用房。
8月13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北京市考察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建设时强调,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这本身就是对廉租房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要求对廉租房纳入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工作来抓。重庆、上海和北京等地在这方面已经开始积极地筹划并实质性地展开了这方面的工作。
保障房的主要内容,就是廉租房,我认为廉租房起码至少得占保障房的60%以上,以后经济适用性住房将逐渐被廉租房所取代,因为经济适用房基本上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申请经济适用房的基本条件现在在许多城市都有所提高,可问题仍不少。居住面积超过人均20平方米,那还算“经济”吗?在发达国家,一套房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有多少?就不应该再有经济适用房一说,不然一些不正之风就会出现,而廉租房则是不仅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还对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或进城人员解决居住问题的主要方面。
廉租房实际就是政府所承担的对低收入群体的责任,并倡导全社会为此尽责尽力,这也是平衡社会层面对楼市的分配不公,以及解决刚需、缓解楼市需求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转变社会低层人们对居住的需求的盲目性,不要跟着别人“千军万马走独木桥”都去买而又买不起的商品房。有了低廉的付出,享受着“居者有其屋”,到时候这部分人群就会分解了商品房市场上的纷争。
经济适用房不可能永远存在,而廉租房却相反,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总有上中下之分,而社会的发展将不会抛弃那些社会底层的人群,廉租房也将长久地存在,只不过现今更为迫切、需求量过大而已。虽然保障房与商品房是两码事,和房价的高低也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分担了社会责任,能平稳楼市也能影响房价,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点。
当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基本上达到了社会需求,并进入了正常的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那我们的楼市就不会再疯狂,起码能有20-30%的人群不会再去挤那“独木桥”因为“房价涨不涨和我们无关”,让有钱人去买去吧,在政策把控情况下房价也不会再象2009年那般爆涨,楼市趋于平稳、理智,挤掉泡沫那房价就有可能回缩,强迫房价下调不一定降下来,而这样以来不用强令则“水到渠成”,这是百姓的愿望也是楼市调控的归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