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子呵,房子!(128)——感叹人生 收获满足(尾声)

(2009-08-29 09:51:39)
标签:

房子

纪实

文学

生活

杂谈

分类: 房子(纪实系列)

    为了彻底地“脱胎换骨”丢掉那些烦恼,我首先想着的是怎么样先从我目前所住的房子、也是自己开发建设的住宅区里搬出去,在这里自己把自己消失掉,也让自己“眼不见心不烦”,物业公司交由别人打理,自己到农村郊区或辟静的地方种种地、呆上两年后再说。可是我从2005年的下半年开始就到处寻觅能让我“解甲归田”的地方,从旅顺南路、中路和北路郊区以及开发区、金石滩等地,看了不下十几处地方。凡是能居住又有升值潜力的,还能自己耕种点田地什么的地方,我都去探讨过,我几乎寻遍了这几片地方也没有最终实现我的目标,也许是我的要求太高,也许是我曾被骗怕了,对一些拿不准的事不能轻易决定。有的我也看好,主要是二层小楼还带一大棚的,但是要么手续不完备,要么价格过高,而此时正上涨的房屋价格让我心里有点承受不起。我原本想到农村,租一处或买下几亩土地,尽情发挥地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盖一栋二层欧式小别墅楼,再种一片果树林子、耕几亩地,过着田园生活,但“政策不允许”。有人说我这只是“异想天开”又是“小富即安”的思想;有人也在劝阻我没必要这样对待自己,这是待退休以后再考虑的事。也有说我想的太简单,年轻轻地还想什么“隐居”这是老人或“老大爷”的想法。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在这样的地方,远离喧闹的城市同样也能有一片自己的天地,自己再想干点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何况静养一段时间反思一下也不错么。也是经过了这段时间,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有人曾问过我“你对老板怨恨吗?”我则说“恨倒谈不上。我还是感谢老板的,感谢他让我又有了这一段的经历。”我的生活也更丰富起来。只是我觉得有的被我提及和指责的人恐怕要怨恨我了。

    附近农村和郊区没有能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的地方,却让我在不算是郊区的市内找到了一处“世外桃源”非常理想的居住地。那是时光已经到了2006年的秋末初冬时节,楼市刚刚苏醒就又进入冬季,还没有大的起色的时候,如同我在田地里捡到了秋收遗漏了的果实。我发现了一处在当时还不被人们看好的足有六百多平方米的二层两户连体的“烂尾”小楼,还不包括车库面积,实际是已经建好只是没有人要而已。这里离海边步行有不到十分钟的路途,简直就是一处疗养圣地。对于我这个爱好游泳的人来说,这里又是最理想的畅游、玩海的地方了,还是休闲弄地的好场所。在这里,即象农村却又真真实实地是在城市当中;在这里,即是居民区却又象处在“世外桃源”,听不到喧嚣的噪声甚至于连马路上汽车奔跑的声音都听不见。虽然在大连这样的地方很多,但那大都是高档别墅区、是有钱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一般人能奢求得到的,而如今,我也算是过上了这种生活?有人说“你在房地产业干了二三十年,住比这儿再好一点的地方也够资格。”我不敢相信,可这又确确实实地摆在我的面前。虽然房子稍大了点,但如果银子允许面积大点当然更好。房前虽然只有不到百十平方米的自家小院,却也能满足我翻土弄地的田园生活所需求。我在房地产、建设行业干了有30年,虽然没有什么大钱,即便是有也不可能去花大价钱到那高档别墅区去买房置地,显鼻子显眼的,可老天爷却有意安排让我在这里捡了这个“漏”。我又拉我一位朋友合伙将此小楼以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价格给买下,一家一半。我此前住着的也是自己建设的多层住宅楼中的200平方米房子卖掉,用这钱买这处房子还有剩余。我兴奋地着手设计和重新按我的思路给予改造和装修,经过近4个多月的改造和装修,如今成了我现在的家——梦寐以求的“别墅”。一年后的光景,周围的普通住宅都涨到每平方米近万元甚至一万元以上的水平,我的这处房子的投资价值经过我的重新整修,恐怕也要翻番甚至是翻几番了,我甚是窃喜。

    我在这框架结构、基础能承载四五层楼的房子的底部,又掏出一处有13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我把这里辟为一处自家的“文体中心”设有:台球、乒乓球和其它健身设备,以及还有影音设备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我把我过去,特别是小时候没有享受过的都想给补回来。记得小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小朋友们在水泥砌的台上打乒乓球,而自己捞不着玩一把,眼馋的我也曾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乒乓球玩。当捡到一个被人扔掉瘪了的乒乓球拿回家再用开水给烫起,自己还美得够呛。还有那些乐器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当年一支块儿八毛钱都买不起的竹笛子,最后还是在我手里自制出来,用蜡封堵、用大蒜内皮做笛子膜还“扬鞭催马运粮忙”地吹的一包劲!后来我参加工作有了点钱,除了家用基本就都用在这方面上了。我去天百大楼顶层乐器专柜把A、B、C、D、E、F、G调的笛子全买下有一盒子拿回来,只是在家里吹又怕“噪音”影响到邻居,以免让人听见不满意而又放置。这回好了,在地下室外面没人能听见就瞎吹去吧。我实在是喜好的东西太多又没有办法实现,就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各种乐器也买了不少,让孩子也“玩”上了,结果孩子还在读初中时就在大连的服装节上也成了表演者之一......。当我在自己一手筹划建立起来的书房坐下,看着这宽大的书房呆呆地又浮想联翩——

    起书桌来不怕人笑话,我是1978年底从农村回城连住的地方都还没有呢怎么会想到书桌,更不敢想有什么书房了。回到家里和父母挤住在一起,哪有地方看书写字呵,也没个清静地方,如果要想写个字什么的也只有在那吱吱作响的小饭桌上和后来在母亲的缝纫机台面上凑合着写,所以也就没有了这一爱好。我正式有了书桌那还是我结婚以后的1983年,自己置办的家中一“大件”:是我在建筑工地要的几块打砼支胎用的松木板子,把上面的水泥、钉子都弄干净以后,再又刨又锯地给整平裁好,找人帮忙和我一起打造出来的有1米宽、1米8左右高的书柜,带有书桌的那种两用的又是书桌又是书柜。我把家里仅有十来平方米的卧室倒出点地方摆上,成了我家中“最为值钱、最耀眼”的家具了。我很得意常常坐在书桌前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为此美了许久,也就是在这里它陪伴我念完了“夜大”使“被耽误了的一代人”的我又有了点充实。

    又过了四年后,我有了虽然不大却属于自己独立居住的房子,我又照此办法做了一个类似的书柜书桌,这样刚上小学的孩子用一个,另一个归我用,所以自我感觉很不错了。在我离开了原单位到了这家民营企业后的1998年底,就又有了比原来大两三倍的大房子,还是自己开发建设的足有二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当然我开始考虑到要有一个单独的书房了,结果也就有了这个足有20多平方米的书房,书柜占了一面墙。以前学过、看过的那些书已经太微不足道也显得太少。虽然这些书籍的积攒有着不少的心酸故事,象那部《辞海》,是我以前去沈阳出差回来下了火车后没回家,先去新华书店花了半个月的工资19多块钱买回的,到家告诉妻子说是在外地买的便宜货。其他书籍大部分是我在古旧书店买的,有的是当废纸按斤买回来的如全套、精装的马列著作等,有的书已经很破旧但我也不舍得丢掉。现在条件好了,我要把这一面墙的书柜全装满。我来到大连的文海书市,专捡大部头的工具书、名著和打折的精品书买下,装了有小半车拉回家,闲暇时坐在这里看不够。我在这个书房里又写下了不少的文章,包括我的在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等。在2007年5月,这不我又再一次搬家,搬进了自己设计、改造、装修的新家,而我书房的面积又增加了一倍还多,红木制作的书柜、写字台和沙发等显得高档典雅,又给我的书房增添了古香古色的味道。这一排书柜是三个单体组合总共有5米多宽、2米多高。如今在工作之余,我在这里不仅进行着我的文章、我的博客等的写作,还进行着财经、外汇、股票等信息的掌握、操持......。这是三十年前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房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用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劳作在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看着眼前出自自己手的被我当做“艺术品”来精心安排和欣赏着的一切,自然也有了些许满足。   

 

    唠哩唠叨地写了这些还总觉得没完没了,房子的事有太多的操劳、太多的内幕、太多的酸甜苦辣,也有太多的故事,只好在这儿打住吧,也不知读者买不买账,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可能会招致被我提及并指责过的人的怒骂,我也只有如此了,我不想伤害谁,只想有个警示并从中能否起点什么作用,好在我的初衷就是一段回顾,把思绪整理一下留做记载和自己收藏而已。我现在没有了怨言也没有了忌恨,只有一颗平常心。这里都是我的亲历,都是真实的写照,没有编造和杜撰,当然还有不少有所保留不能拿到这里来说。本人也在力争能有一点纪实文学的可读性,但限于本人文学功底尚有欠缺,还不能令人满意,也只好如此了。沾污和劳累了大家的眼球也只有敬请见谅了。但愿能给人以启迪、给事件一个记载、给自己一个解脱。 

 

 房子呵,房子!(128)——感叹人生 <wbr>收获满足(尾声) 

   这就是1989年前我用建筑工地上的胎板子制作的书桌式书柜

 房子呵,房子!(128)——感叹人生 <wbr>收获满足(尾声)

    这是1998年装修的新书房(1999年拍摄)

 

 房子呵,房子!(128)——感叹人生 <wbr>收获满足(尾声)

    这是2007年5月搬进新家的书房(2008年拍摄)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