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全国许多地方的房市低迷,除了此前的房市过热所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政府在此规范房地产市场不够,与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的所谓繁荣,大批盲目的土地开发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超量、超前的开发又助长了过热发展,如今面临着市场的低迷也就不足为奇。而经济适用性住房在某种程度上也冲击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过量的经济适用房虽然便宜但对大多数贫困家庭也很难买得起,事实上有些“经济适用性住房”也并不经济。
应该说,经济适用性住房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解决了一般性房地产开发所顾及不到的贫困人口层面。可是如今,这种现象是否到了应该放缓和适度调整的时候呢?首先,经济适用房现在看来并不经济。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中,地段是越来越偏远,居住环境越来越不便利,而价格也是越来越高了。我们不妨看看我们周围的这种房子是不是这种情况。地段几乎到了城市的最边缘,甚至农村。医院、学校、商店等各项生活服务设施都很不方便。而更为令人关注的是价格。所谓经济适用房,就是老百姓因为买不起商品房才来这儿买经济适用房。以前是非常便宜,因此就有了开着豪华车去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现在价格不断的提高,地角越来越偏远,使本来就困难的市民就更买不起了。而有资格、东凑西借才能卖得起的又无权挑肥拣瘦象买商品房那样随自己的意愿选房。加之经济适用房没有交纳土地费、大配套费等费用,自己还不能说卖就卖了,如果想卖出就得补交土地等费用,价格和此地角的房子比差距也不是很大,所以对现在的居民来说并不合算。其次,就是眼下经济适用性住房开发建设的比率过于偏大,不少的城市都在几十万、上百万平方米的建设经济适用性住房,使整个城市需求量有点过于超前。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因为没有交纳土地等前期费用,又都是低标准的建筑,相对于商品房来说又很容易操作,实际建设成本与价位也都对自己有利,所以也乐此不疲。这实在是应当引起有关方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面前,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经济适用性房不经济”的情况是否能有所适度调整呢?买不起的你建的再多再便宜他也买不起;而那些想买房又没钱买的人群中,给予适度的信贷政策也可以解决住房难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应当确实起到经济适用房对那些困难户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搞活流通和信贷市场对商品房的需求。这样对促进消费,搞活房地产业都有很大好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