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朝诺奖 两种莫言

(2012-10-22 11:28:48)
标签:

莫言

诺贝尔

文化

分类: 逆言文化

平心而论,莫言绝对是国内凤毛麟角的顶级作家之一,即便没有诺奖加身,他的作品也配得上当下的购买热潮;但换个角度,莫言的文学成就本身,在那一小撮“别有匠心”的同行里本非一马当先,但有了诺奖得主的身份,他的余生注定将经历很多别人不曾经历的秀丽风景,与世态炎凉。

文学奖是几项诺贝尔奖中权威性比较差的,想想看,世界上这么多种语言文化,这么多部文学作品,每年只有极其稀少的几个作家有幸进入瑞典文学院的视野,他们的文字还必须被有效翻译成评委看得懂的语言,然后获奖者须得到评委会这些老爷子们的一致认可方能获奖。这样的艰辛过程,让诺贝尔文学奖一半看起来像是诺贝尔大乐透,另一半看起来像是诺贝尔翻译奖。

基于这个前提条件,时下各行各业芸芸众生对莫言的“消费”实在难以摆脱“过度”之嫌:个人的纪念馆要被修缮、代表作品被收录进语文教材、已出版的书籍统统加印,还有像陈光标这种喜欢事大的要赠送一套房子……轰轰烈烈的场面下,《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莫言作品的销量一路飙升,但这种轻浮的热闹,恰恰破坏了文学阅读最需要的平和心态。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且独特的审美体验,是基于自身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欣赏偏好、认识水平、思想层次等多种因素完成的,这是安静发酵酿出美酒,而不是沸水冲泡速溶咖啡——哪怕这咖啡是瑞典名牌产品。

多年来,在任何显赫的奖项及荣誉面前,国人都惯于暴露出自身的“恋物癖”:一个运动员只要拿不到奥运金牌大家就不够钦佩,一个好演员只要没有“影帝”“影后”的殊荣大家就不够认可,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两院院士的身份大家就不够敬仰,一个好孩子只要没得过“三好生”大家就不够喜欢——在这片沃土“寻根”多年的莫言,这几天里一定有至少几个小时是在困惑:这些买书的家伙到底有几成是喜欢我的书,有几成是喜欢诺贝尔奖这个名呢?

当然还是要祝贺莫言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自己的作品一时洛阳纸贵算是极了不起的成就了,只是未知他能觅知音多少,所以我这祝福,多少有点保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