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师”,您让我很失望

标签:
大师文化散文中国余秋雨老师文化 |
分类: 嚣言社会 |
秋雨“大师”,您让我很失望
我确实没想到有一天您能够不惭地说自己是个“大师”,哪怕是玩笑的口吻。华南虎是世界濒危动物,已经几十年没有出现过野生的了;大师是中国濒危物种,几十年里连驯养的也没出现过。(慈溪桥头镇也住过“华南虎”?)
“余秋雨大师工作室”,不知道这是谁起的名字,在这个急躁的时代就冲“大师”这两个字,您也决计得不到什么好下场的——哪怕您真的是个大师在有生之年舆论也不会承认的,何况从文化散文的常识错误到接连的官司,从“石一歌”到“青歌赛”,您的形象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前几天余姚要把您的老宅建成“文化保护单位”的事情就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时候倘使您不愿意示弱的话“眯”这就是了,何苦非要跳出来说这个“大师”的事情!或者说您解释解释这个头衔是旁人未经您同意就加上去的也就是了,偏偏自己还要很得意的承认——“老”字是比“大”的程度深的,我老余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后退一步做得大师——这个小玩笑您觉得很幽默么?或者说您以为“大师”两个字就是很轻松的么?还是你可怜近几天的新闻媒介缺素材么?玩笑不是这么开的,相信很多,您的话很快会被断章取义地贴在舆论的标靶上。
我也很不理解为什么您能老着脸堂而皇之地坐在您的“大师”工作室里办公,这样的作风就很不“大师”。您现在太高调了,不管是您自己的事情还是马兰女士的事情,就像这次事情,我就不相信如果您自己真的是态度坚决地拒绝的话,做这块牌子的人会一意孤行地把“大师”这两个字加上去,说真的,这个称呼,挺邪教的。虽然您的名字已经写进并且今后还会写进中国的文学史,虽然您的《中国戏剧史述》已经被学术界肯定并且可能会继续肯定下去,虽然您的书从《文化苦旅》到《借我一生》都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之作······您觉得您做得已经很好了是么?
话说回来,您这次的言论让我觉得非常失望,一个公众人物,一个学者说话怎么能这么不注意后果呢?您不会不知道您这些年来最犯众怒的事情是什么吧?就是有些偏执的自大:其实言语、作品中有些疏漏不要紧,读者还是很宽容您的,其实您过去如果真的做了些什么不是很光彩的事情也不要紧的,对那个时代的人大家也不会过于苛刻,但是您还是太在意您的光辉形象,非要自重身份、将错就错,从来都不拿出来一个让人看起来谦虚的态度,这种心态在您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出端倪的——“考上了中国最难考”的文科学校您很骄傲;做李小林的同桌您很骄傲;身为王阳明的同乡您很骄傲;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您仍然很骄傲——不是说您没有骄傲的资本,只是人一旦抬起头的时候,走的就绝对不是上坡的路了。
中国人其实很难容忍的一个地方就是被骗或者被耍,说实在的,您的这个“老”和“大”的文字游戏及解释就让人同时有被耍和被骗的感觉——如果您直截了当地说自忖够格是个“大师”还好些,搞这么个四六不是的说明其实会让人觉得您越发虚伪了,真的。
您已经不是一个能够安心选一个有点文化的路线苦旅一番的学者了;您也不是一个能乐于山居并踏实写点笔记的文人了;您不像一个能在无疆的思想里做个行者的教授了;您也不像一个关心何处能有学术的笛声的专家了······作为您曾经的一个崇拜者,我也只能借你一生曾经有过的精神,“千年一叹”,来感慨下一个偶像的彻底坍塌,霜冷长河。
本来想您如果学学傅配荣,安心做些学问的话未必不能再有些建树,可是“余秋雨大师”几个字很不像做学问的,倒是像作秀的。
或许您有志向做个中国文坛的老大,窃让我看看您能在上海滩做几天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