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就别“哈根达斯”了

标签:
哈根达斯月饼中国民族品牌中秋汇源传统杂谈 |
分类: 温言生活 |
月饼、饺子、粽子、汤圆等等可能是中国人每年必吃的几样食品了,当然频率会有所不同——有的人一年只吃那么一次——但是总归是要象征性地吃点的,尤其是月饼和饺子,它们承担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对它们说“不”的人大可算作是“非主流”阶级的一种。
前天和昨天都出去买月饼,顺便逛了逛,大超市里面连存包的地方都没有,没敢尝试,就在外面的一些店了转了转,可惜的是我去的地方太主流了,只有以哈根达斯为首的几个洋牌子,而且人家都不卖散的,通通是卖包装好的礼盒,一盒里寥寥五六块,价格就在三百到六百左右,平均算下来,一块月饼大概在五十到一百块钱左右,倘若它们肯卖半块,也许我就尝尝了。
当然我对那几家品牌没什么意见,它们敢标这么高的价肯定是卖得出去的,但是忽然就有点失落:连月饼都大兴“哈根达斯”了,还谈什么“保护民族品牌”呢?地球人除了韩国的都知道月饼就是起源于中国的,最地道的月饼肯定是中国才能有,这点没什么质疑的,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邮寄月饼了说明别人是不大喜欢吃的,而且吃月饼的人吃的恐怕更多的是一个“意思”而不是味道,觉得挺怪的,我就想象不出来一个美国人过圣诞节的时候会吃“全聚德”出脆皮烤火鸡。
虽然根本就不算买但是我还是把几个“摊位”都看了看,凭良心说它们的包装确实很精美,非常喜气而不流俗,不知道包装的成本是月饼的多少,其实挺好笑的,包得再好总归很快就会被拆掉的,然后赤裸裸地面对世人,一样是被消灭的命运,多数牌子其实用的馅和工艺也就是传统的豆沙、白莲、凤梨什么的,除了哈根达斯自视甚高,连卖给中国人八月十五吃的月饼都用冰欺凌做馅。
又想到了朱新礼,前几天的沸沸扬扬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坚决反对那些喝着可口可乐骂汇源的人”,但愿不要听到几年后“哈根达斯”收购“杏花楼”的消息。如果互联上人人可以“口号”的话,我想说的是“八月十五就别‘哈根达斯’了”。
回去的时候在学校的一家糕饼店买了几块很简单的月饼,三五块的样子,今天早上没吃早饭就尝了一块——味道还不错,如果挂上“哈根达斯”的牌子也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