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舞界评论(十六):专家推荐《活着就好》

标签:
活着就好史晶歆舞蹈剧场舞蹈上海舞蹈 |
分类: 歆舞界-评论专访库 |
歆舞界舞蹈剧场作品《活着就好》专家推荐
感谢各位专家老师对歆舞界创作的支持与关注——歆舞界全体成员
吕艺生(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理论家、教育家)
在《活着就好》中,我为编导有如此热爱自己奶奶的深情所打动,也为编导大胆地革新形式所激动,我甚至像是自己也受到晚辈尊重一样地感受。
摄影:毛国康
江东(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
《活着就好》体现出极鲜明的实验性,冷峻的形式中却透出一份对现实生活的体认和观照。这一分“冷”中的温馨,带给人别致的艺术体验和感受。
欧建平(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
史晶歆对舞蹈的激情与痴迷,已使她成为同辈人中的姣姣者;她的作品在内容上,已随其阅历的拓宽而日渐深刻,并在形式上做出了有意味的探索!我期待中国舞蹈界能有更多像她这样埋头创作的新秀出现!
肖苏华(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晶歆是当今中国一个非常"珍稀"的舞者。她不断执着地学习,实验,探索,不断执着地超越自我,创新,前行,她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寻觅着自己的创作个性,因此我们才会惊喜地看到她的"活着就好",并从中进一步解读在朴实无华亲情中的真实的晶歆
刘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一个年轻舞者能从近在奶奶一辈人身上反馈我们是谁,难能可贵,接触到了中国现代舞的地气。但这地气深处的身体观念还有待观念的身体本体去释放
赵铁春(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想奶奶不分大小,但思想奶奶的那个年代就一定是长大了。看了晶歆的《活着就好》,真为她在艺术上的成熟而高兴!艺术上的成熟不分大小,晶歆也一样。《活着就好》,既是历史,又是现实;既是奶奶,也是自己……。这故事的音符,靠舞蹈和典型行为的浓情串接,这就是我看到的史晶歆的舞蹈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