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舞界-演出报道(十六):宽度网《<活着就好>正在上演》

标签:
活着就好舞蹈剧场艺术歆舞界史晶歆 |
分类: 歆舞界-新闻报道库 |
史晶歆最新力作《活着就好》正在上演

2012年5月,由青年编舞家、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史晶歆创建的歆舞界-艺术实验室将于7月展开夏季展演活动,带来最新力作当代舞蹈剧场作品《活着就好》,该作品是2011新加坡艺穗节的委约作品,是歆舞界“城市”系列创作的第二个作品,这次以“上海”为创作的主题,表达了城市发展与个人生命之间的对话;同时这个作品又讲述了一个奶奶和孙女之间的故事,体现了隔代人之间的观念冲突与情感变化。目前已分别受邀参加北京国际演艺平台、北京现代舞双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等艺术节的展演。
演出短评:音乐是灵动且富有触感的,灵动的音符间是略带惶恐的历史叙述,大屏幕上播报的历史和史晶歆老师的个人故事交叠,都是带有历史感的厚重的东西。屏幕与舞台的呼应是自然而然的,虚与实就这么在一个时空里刺激观众的感官,四维空间被充分利用,并不繁复的动作舞台却是满满的。《活着就好》,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今,活着就是不断与命运与环境与感情的抗争,活着就好,就能在不断的失衡中找到复衡。史晶歆,一个拒绝安逸的现代舞者,一个接地气的艺术家。
专家点评:刘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我觉得史晶歆的这个作品严格来讲舞蹈剧场,不能叫现代舞,从皮娜-鲍席开始,所以在现在的艺术形式中,舞蹈剧场这样一个概念其实对我们今天歌华这个剧场比较好,也就是说呢,它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剧场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她都用了,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都有。而且还利用舞蹈的第四维空间动起来,而且这样呢,剧场空间全部利用,这是一个方式。第二个,现在作曲上要求多模态的表达,也就是呢,音乐舞蹈映像绘画道具服装等等的全部体现在剧场上,也是一个多模态的表达,这样呢她也能做到了这一点,这个我第一个觉得可以稍加肯定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她现在做的在现代表演艺术和舞台艺术表演中呢,缺乏一个观点,现在做事很多要用诗人叙事的方式,用诗人叙事的方式表现宏大主题,或者是一个宏大的叙事,她这点也做到了。也就是说她用上海和奶奶很私人的关系表现了整个大的历史场景,很多时候看到作品是宏大的东西,历史的,而实际上呢历史的都有最细微的私人感情构成的,所以这一点,是我对她的第二点的稍加肯定。第三点呢,就是在单位时间内,40分钟的现代舞,是一个基本的时间单位,在国外40分钟是基本的单位,因为没有这个40分钟的基本单位作为保障,没法带来一种很深的思考。或者是视觉或是观念的冲击,太短没法完成,所以她说四十分钟呢,我觉得时间是合适的。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信息量,这个信息量是现在所谓8090后都不知道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后现代的生活中,生活历史的往来往返都不清楚,所以在四十分钟内,现在切一半到20分钟,她给我们带来的信息量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三点稍加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