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歆舞界-评论(七):慕羽《北京“体制内”舞蹈人的“体制外”探寻:歆舞界-艺术实验室》

(2012-06-04 22:38:36)
标签:

歆舞界

慕羽

史晶歆

舞蹈

肢体

分类: 歆舞界-评论专访库

谢谢慕羽对歆舞界创作的支持与关注!——歆舞界全体成员

歆舞界-评论(七):慕羽《北京“体制内”舞蹈人的“体制外”探寻:歆舞界-艺术实验室》

 

北京“体制内”舞蹈人的“体制外”探寻:

歆舞界-艺术实验室XIN-ART-LAB/2009

 

作者:慕羽(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舞蹈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文章发表于:《艺术评论》2012年第二期
 
 

与许多漂泊于北京、上海、广州的独立现代舞人不同,也与中国内地几大代表性的现代舞团队舞者不同,“歆舞界”作为独立创作团队,创建者兼艺术总监史晶歆,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于2003年和2006年相继获得了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如今是音乐剧系教师,负责本系舞蹈的基础教学与剧目编创,同时进行音乐剧教学与编创的研究。吸引我注意到她的原因并非由于校友、同事,更非同期赴纽约留学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个伶俐的年轻女子更像一个如今中国舞蹈界不可多得的学者型跨界舞蹈编导,能熟练驾驭肢体语言、文字语言,甚至各种跨界语言;更关键的是,她本可以舒适地驰骋在“体制内”河流里,然而她更享受“体制外”探寻的实验。在史晶歆的履历中,有着一段随性而坚实的文字:生于兰州,长在上海,学于北京,漂流经巴黎、柏林、伦敦、纽约、比利时、尼泊尔、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丹麦、荷兰…… 正是由于她的视野宽广、勤于思考,才历练出了她独特的艺术探索之路。她一边旅行,一边读书,一边舞蹈,一边品味生命。

 

歆舞界创建于2009年初,逐渐建立了对表演概念(Performance)的思考,提出以肢体语言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同时进行对其他表现媒介的融合,结合声音、影像、戏剧表演、环境空间等元素进行对当代表演艺术的探寻。在她的周围集聚着一帮朋友,从实验音乐到先锋戏剧再到当代艺术(装置、影像、新媒体互动),他们给予实验室许多新鲜的观念和形式,彼此的对话使创作变得更有意义。加之“歆舞界”这个团队的特色,是以音乐剧出身的演员(在校学生)为主要班底,他们自身“能唱能演能舞”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编创的空间,身体语言不再是唯一的表达手段,史晶歆的身份也从编舞慢慢向导演在过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艺术总监的史晶歆实际上也是团队的行政总监,无论是作品制作,还是创作思想上,她一直坚持着体制外的“独立制作”。进入实验室后,著名华裔法国剧作家、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没有主义”的美学观点给她带来了很多思考,也是她坚持“实验室”定位的动力。她认为,只要保有真实,就会获得尊重。在这个实验室里,实验性与包容感是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共同达成的默契。无论是北京,还是在纽约,或是在其他地方,她一次次进行着自己对于表演的艺术实验,她说“所有的作品都是我每一阶段创作状态的真实体现,因为现在可以说是疯狂地迷恋尝试各种不同的形式”,比如关注中国历史的、与实验乐手跨界合作的《圆明园》、反映“拆迁”这个在当代中国极其敏感而又激烈社会问题的环境舞蹈戏剧《面具的世界》、多媒体舞蹈《活着就好》、实验表演作品《HUMAN ZOO》、舞蹈影像《BOW》……都可以成为她正在寻找语言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的站台。在她看来,去纽约之前,她理解的和一直在创作的“舞蹈剧场”是创作者极其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表达,并将其外化的艺术形式;不过纽约访学归来后,她在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希望和并正在实践的“舞蹈剧场”是一个可以表达民生的空间和艺术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