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歆舞界-实验室研究项目-文章(四):法国当代舞研究2

(2009-11-15 21:36:43)
标签:

歆舞界实验室

创作研究

学术论文

法国当代舞

《舞蹈研究》

分类: 歆舞界-文章研究库

        在巴黎,品味不同的艺术与文化

         ——2005—2006法国当代舞学习报告(下) 

 

本文发表于《舞蹈研究》2007年第一期总第112期

感谢《舞蹈研究》陈小憬老师对“歆舞界”的支持

 

 歆舞界-实验室研究项目-文章(四):法国当代舞研究2

 

歆舞界-实验室研究项目-文章(四):法国当代舞研究2   

                            摄影:Michel Chassat

 

学习报告(二)——创作理念

 

如果系统的去讲解一个创作理念,容易在过于沉闷的氛围中导致知识的消化不良,在此我想以轻松的随笔方式,通过1个重点10个“关于”谈谈这次工作坊学习我所得到的感触与思考,谈谈我所理解的苏珊老师执着追求的当代舞。

 

重点:“身体的写作”(Composition

这次工作坊的名称为:Choreographic Composition Workshop 。其中,“Composition”原意为写作、作文、成分、合成物,放置到舞蹈的概念中本文将其理解为“身体的写作”,是一种建立在连贯与清晰的基础上组织舞蹈材料的方式,并尽可能的表达编舞者的意图。[1]在编舞的各个环节中,“身体的写作”是一个最基础的概念,我们如同进入一个初级的游戏中,放下对“为何舞蹈(why)”的追问,先问舞蹈在何时(when)、何地(where) 、谁(who) 、干什么(what)、怎么样(how)。相应寻找地答案便是时间(time)、空间(space) 、人物(body、shape)、材料(motion)、手段(energy、dynamics)。将创作的重点放在对材料的组织中,强调过程与具体手段。

由此可发现编舞与文学写作一样,虽然写作的媒介是身体,却同样面对一个创造素材、选择素材与组织素材的全过程,而最终的创作目的就是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因此,对于COMPOSITION整个创作过程的判断呈现在一个朴素的标准上:1、意图2、结构3、表演。[2]而此次学习的当代舞理念更趋向于一个抽象的叙述与表达,所以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也同样包含三个环节:

(一)创造动作(invention——movement or material)

(二)结构动作(structure——movement or material)

(三)表演动作(performance——movement or material)

此次工作坊很特别的地方在于:舞蹈技术课与编导课的紧密结合,苏珊老师的技术课训练一直是围绕五个大家庭展开:1、Action(运动)——stand站、sit坐、lay躺、walk走、run跑、jump跳六大元素;2、Gesture(手势)——percussive敲击、slide滑动;3、Sign(符号)——common sign公共符号、special sign特殊符号;4、Geometrical form(几何构造)——point点、line线、side面;5、Internal motor(内动力、身体质感)。根据这五个大家庭的规则编排出的训练组合,分别细致地指出了身体不同的关注点。而这五个大家庭也就成为了此次工作坊中编舞素材的唯一来源与主要限制。

 

关于机遇编舞(chance

    通过掷骰子或抽签等方法来决定舞蹈语言的各个元素,如:动作、空间、方向、速度、次数、幅度、线路、质感等等一切元素都要靠机遇的方法得到,没有人工的设计;然后将所有的信息绘制成一张图表,并且要求图表的绘制要十分清晰准确,观众通过看这张图表就可以读懂舞台上即将发生的所有动静,理解创作者赋予动作的种种含义。这对于我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但却是很困难的工作,放弃自己熟悉的创作技法,完全从更加单纯的角度去关注动作在时、空、力中的处理。当然,很快我就喜欢上了这种编舞的方法,并从中找到了一些处理动作的新想法( new idea)。

机遇编舞作为一种编舞的方法,有助于打破我们编创的惯性思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陌生的方法去编舞;它更是一种创作的观念,不刻意雕琢、修饰,尊重机遇,相信缘份,也许能使我们更快的找到作品成功的最佳途径。我常常觉得创作其实是在找寻作品本身应具有的、注定的结构,一个作品的成功不是因为被创造,而是被找到——被找到了隐藏的语言与结构。

 

关于舞蹈的图表——阅读的舞蹈(reading dance

    舞蹈语言(身体语言)是一种不易读懂的语言,除去对生活动作经验的借鉴,我们更多需要借助想象与感觉去理解这种特殊的语言。

    此次,我们的编舞工作中多了一个环节,就是绘制图表,即把通过机遇编舞法抽签得到的所有信息绘制成表格的形式,并严格按照图表的内容、结构进行编舞。这种方法将舞蹈的全景通过图表视觉化了,似乎使舞蹈变得可以阅读了,不失为一种读解舞蹈作品、理解创作者意图的好办法,增强了舞蹈的易读性。

这种创作的方式重点在于绘制图表与分析图表的过程,对提高编舞的结构能力与分析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大量的编舞信息要融合在一个表格中:动作素材、次数、速度、质感、段落层次、调度、位置,方向、表演者等等,如何将各个因素合理的标记在一起,并又易于被读懂成为重点。记得在连续20天的艰苦编舞中,每位参与者常常在绘制图表的环节上吃尽苦头,每日的熬夜几乎都是在捉摸如何布局与具体绘制,这是一种非常妙的对纯形式的结构能力的锻炼。第二,阅读舞蹈(分析图表与对应舞者的表演),这个过程十分有趣,图表中的符号与人体动作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呼应,从图表到具体呈现我们做的是一个整合的工作,将所有的信息全部集合在一个动作上,如一个普通的“走”,一组简单的信息就可以包括10步,慢速,深重,面向7点,从1区到8区等,这些信息只是对“一个动作”的丰满,而一个信息变化了,动作的品质也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工作中充满了趣味,如玩魔方一样,借助想象进行不同的组合。当我们在阅读图表的同时,在组合各个信息时,我们已经开始理解并读懂创作者的意图与对身体语言的理解了。

    在这种方式的工作中出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由于编舞的素材都是已经规定的,限制非常明确了。因此编舞的趣味就在于如何去理解这些看来已经很具体,但却有很多创造空间的素材本身。记得在2006年我再次返回巴黎参加第二次的工作坊时,曾与一个韩国的编导合作,我们抽到的动作素材是“点(point)”,而由于文化背景与受教育的不同,使我们对这个动作的理解与最终呈现出的形式变得非常的不同,我们的工作常常是在讨论与交流中度过,以至于一天过去了还未编出一个彼此共同认可的“点”。这样的工作是艰苦的,缓慢的,可却充满趣味与新意。可见创作的重点不一定是一味执着于动作的创新,加深对动作本身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的理解,带着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动作、创造动作也许是我们年轻编导应去做的。

 

关于看懂、看不懂(understand or not understand

    在接受舞蹈的规定情境中,中国的观众常常要问:“这个舞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What does it mean?)可是,为什么总是要这样去追问不同于文学艺术的舞蹈呢?舞蹈应是被感知的,而不必执着于意义的清晰表达与理解,完整的艺术品需要观众的情感(sensations)、感觉(feelings)、想象(imagination)去填补。我想在我们第二次的公开演出中,所有的观众之所以可以静心的享受三个小时的无声表演,一定是调动了自己大量的生活经验与感受,从身体到内心与作品之间找到某些相互契合的感应与感动!

    这次工作坊的学习,使我放下了以前常常习惯的对作品意义的清晰表达与追问;而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对感觉、感受、经验的关注上,去调动、挖掘自己内心隐藏的感受与经验,这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体验,身体变的十分敏感,因为动作不再是动作本身,而是经验感觉的表达载体。一个简单的“坐”,都会给自己带来莫名的感动,也许是因为想起了某些生活的画面吧!

 

关于节约(saving

    在中国,进入剧场、打开电视、眼前一片五光十色,舞蹈演员绚丽繁杂的舞姿,华丽的服饰无不在瞬间占据你每一个感性的角落,或热闹、或悲切、或深沉、或幽默,无论什么风格的舞蹈好看的、复杂的动作那是一定不可少的。几年前,有位老师提出:先把舞蹈编好看了再说。现在舞蹈确实是好看,可也看得我们双眼疲劳了。舞台上高超精致的舞蹈,每一个动作在演员刻苦的练习下都显得那样完美,可在这些华丽之后,我不禁去触摸自己的心,只觉冰凉、漠然,少了内心的激动与感染;我想导致舞蹈语言的华丽修饰与繁琐堆砌的出处有三:1、资源:资源的丰富常常会造成无节制的浪费,对于丰富的中国舞语汇素材,舞蹈作品却多呈堆积拼贴的局面。2、比赛:比赛具有的功利色彩,使得创作者常常忘记自己创作的意图与初衷,而直奔结果,形成对技术技巧与复杂动作的盲目追求。3、市场:市场背后代表的就是大众的需求与选择,艺术家应是引领大众的视觉消费的,因此要解放观众的思想,首先要先解放舞者与创作者,拒绝媚俗。

    可见,好看、繁杂的舞蹈作品不是我们最终的需要与追求,也许现在我们应该让自己降温,去寻找一些朴素、单纯、动人的东西。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法国当代舞寻求简练、含量高的语汇,用多种形式上的组合方式去反复玩味单纯的素材。又如记得在本科曾学过的动机编舞法,其实就是一种节制动作语汇泛滥的有力途径,无论大到一个舞剧还是一个小作品,语言系统的组织都是由几个主要的动机发展而来的,这样使得整个舞蹈的呈现很有机。

    在舞蹈的身体世界里语汇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创造!

 

关于必须(necessary)

    在工作坊的学习中,每当我们选择一个动作素材或对一个动作素材进行修饰时,苏珊老师常问我们:“这是必须的吗?” (Is it necessary?)对“必须”的追问,就是对朴素审美、准确意识的追求。而对于推崇简约的当代舞,对素材的选择必然严谨、苛刻,附加的修饰常常是被拒绝在创作的门外;而中国舞的编创中却有许多修饰的成分,如对技术技巧的运用,常常是建立在打断作品表现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课堂技术,目的很明显,就是营造视觉上的华丽效果,但对于编导意图的表达常常不起推动的作用。通过炫技得到观众的认可,对此我们要问这样做对于作品的完整性是否是“必须”的呢?这种做法本身是否是“必须”的?现在我们常常会感到一个舞蹈作品的信息含量太少,就是因为太多的修饰性动作充斥着作品,而缺少“必须”,即真正传达作者意图的动作语言。   

    因此,我觉得对于“必须”的苛刻追求,是作品意图实现的有效途径。

    有一句话我十分欣赏:“舞蹈是不允许重新表演的,因此舞者必须了解他正在“说(舞)什么”和他必须“说(舞)什么”。[3]

 

关于完整(whole

    在编导课的汇课中,每看完一位同学的作业后,苏珊老师都要问“我们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吗?”(Do we have a whole impression?)这里我们所强调的完整并非是故事或形象的完整,而是语言形式的完整,是抽象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要求。

    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家是实验者,痴迷于寻求艺术品新的形式与意义,与古典的作品相比,不强求作品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常常在不尽意间开始,又在毫无预料的一瞬间嘎然而止!在看似散乱、随性的语言与结构之下,其实掩藏着一个强大的形式组织机构,每一个动作的开始、发展、结束都是精心布局的产物,没有一丝一时冲动的感性。语言是感性的,是创作者艺术审美的追求;而结构是严密的,容不得随意的拼贴。

在工作坊的学习中,苏珊老师给了我们关于建立完整的基本原则:

1、(提出主张)——Proposition of the beginning

2、(中间发展)——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3、(得出结果)——Resolution of the end

 

关于年龄(age

    在中国,一旦舞者年龄老化就将面临舞蹈生涯的危机,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可在国外,我亲身感受到了舞蹈身体世界的平等与自由。

    在2006年的工作坊中,参与者的年龄层次之丰富20、30、40、50,加上苏珊老师属于60年龄段的,我们组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家庭,每个人都带着一份对生命独特的体验融入这个家庭中。在此,所有对舞蹈演员严格评判的身体客观条件都失效了,感知、思想与经验成为我们彼此学习、欣赏的依据。记得在一个三人舞的编舞练习(trio composition)中,我与一个44岁的法国女人和一个50岁的希腊女人一起创作、舞蹈,她们的身体已经超标、记忆也不再强大,可她们的投入与敬业使她们如此美丽,当我们一起工作时更像是在一起分享对生命、生活、身体的感知与经验,所有对动作的不同处理都明显的显示出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但相同的是那颗因舞蹈而年轻的心。她们身上的活力与自信给了我很多新的想法,也再次坚定了我的很多看法——在中国不可想象一个50岁的人还能如此轻快的舞蹈,还能从事当代舞(现代艺术)的创作,我想这也是当代舞包容的独特一面。年龄的增长虽然带来身体的沉重,可带给我们最宝贵的却是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对生命的感悟,这才是成熟的舞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于想要和需要(want and need

   在编舞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身陷其中只看见自己想要什么(语言、结构),并急于去得到实现,却很难站出来去客观的审视自己的作品,去真正明白在不同的时刻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语言、结构)。

 

关于继续(坚持)舞蹈(keep dance

    在离开巴黎的前一天,我和苏珊坐在一起享受巴黎的阳光与咖啡,她对我说:“晶歆,你必须继续(坚持)舞蹈,请继续(坚持)。”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继续”这个词对一个年轻人有何困难,我们有的是“继续”的动力。可现在我愈加清楚的明白苏珊所说的“继续”对我的重要与艰难,这是个必须去完成的使命。

“继续”是容不得懒惰的漫步与无力的停步,一旦停止或放弃就失去了这个词赋予年轻人最宝贵的精神。而在舞蹈的世界里,“继续”是最终的胜利,伤痛、衰老、死亡都无法阻挡我们的脚步——————

 

关于关键词(key words

1、Composition—写作。指用动作进行写作,强调动作组织的方法;

2、Direction—方向。多指身体具体面对的方向,前进或到达的方向;

3、Orientation—方向。多是指身体的内方向,是眼睛与心灵的方向,区别于身体外部的具体方向;

4、Motion—动作。但细微的区别于movement,它不仅指具体的动作,还含有运动的意思,更强调过程,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之间微妙的转换;

5、Space空间——Time时间——Shape形态;

6、Inside在---之内、内部——Outside在---之外、外部;

7、Place—位置、地点;

8、Zone地区、地域——Area范围、区域;

9、Path—线路、轨迹(direct、indirect);

10、Quality—质感(soft、hard、light、heavy);

11、Plan—图形。指空间布局的样式(Orthogonal、 Diagonal)。

 

 

<结语>

    在短短两个月的学习中,我开始更深入的理解并强烈的感受到身体在时间、空间中丰富的表现力,并且通过不同的变化处理,使得身体本身蕴涵更多的含义与色彩;这个工作坊对本人编导能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使我进一步关注动作本身,对时间、空间、质感、形态、节奏等因素变得更为敏感。通过运用图表的方式,对结构有了更全面的掌握,并引发了我对符号的强烈兴趣。而和其他国家的编导、舞者一同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更使我的创作才能在各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提高。如果说,2005年5月在北京舞蹈学院与苏珊老师的相遇,使我第一次接触了法国当代舞的理念;第一次学习机遇编舞法,尝试用抽签的方式来结构作品、排列素材。那么,之后的两次赴巴黎的学习,对于我的创作就是一次革命的开始,所学习的一切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苏珊老师给了我去打破陈旧的勇气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新的方向,并决心要走到底;也希望本文中所谈到的工作方式与创作理念同样能给予年轻编导以更多的思考和创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中国的当代舞!

    我从巴黎借回一颗种子,放在中国的土壤中,结我们自己的果实------

    最后,真诚感谢北京舞蹈学院和法国大使馆(法国文化中心)给予我的帮助与支持!感谢老师们给予我的信任与鼓励!

    Tous mes remerciements a Mme Susan!et a l’ambassade de France Centre culturel de la Franceen Chine pour leur soutien.

 

                               



[1] 引自《The Nikolais\Louis Dance Technique》,第46页。原文:The intent of  composition is to arrange materials of dance in the most coherent and articulate manner possible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 choreographer's intention.

[2] 引自《The Nikolais\Louis Dance Technique》,第47页。原文:Compositions are judged by these simple standards: first, invention; second, structure; third performance.

[3]引自《The Nikolais\Louis Dance Technique》,第50页。原文:Dance does not allow replay. The dancer must know what he is "saying'" (dancing) and he must "say"(dance) i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