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障碍问答之一:盼您尽早摘去有色眼镜

(2008-08-26 17:07:13)
标签:

心理障碍

植物神经

广泛性焦虑症

教育

心理

岳晓东

分类: 趣味心理学

     问:

     我是一名30多岁的公交公司售票员,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我觉得自己在跟人说话时,有点不正常,担心影响到孩子。我的问题是:不敢与人对视。一跟人说话,头就必须低下来,直到别人说完,我才敢抬头“嗯”一下。这种状况也受到了单位同事的歧视。我刚来单位工作时,由于高考差几分没有考上,周围的人都用异性的眼光看着我,有一个同事是我小学时的同学,她说:“我小学毕业在这儿干,你多上这么多年,不也来这儿了吗?”这话给我刺激挺大的。我在高考前一直是个外向、活泼的女孩子,记得姐姐说过我:“我看你快考大学了,还不知愁。”

     后来我没有考上大学,然后性格就全变了。变得内向、怕见熟人,晚上睡觉时比较清醒,白天却昏昏沉沉的。再然后,就是跟人一说话,头就低下去了。我也去看过医生,吃过氯丙敏停,医生说是抗抑郁的。我很苦闷,觉得好像自己尝试过的事情都未成功,父母去世早,自己获得的爱也比别人少,命运不济啊。怎么治我的病呢?

 

河南南阳 赵女士

 

答:

首先,根据您的描述,我感到您只是患有恐惧对视的强迫意念(它属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而非抑郁症(至少抑郁症的病理表现要比您的描述严重许多)。所以,建议停服抗抑郁的药物,或者找有关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后再做安排。

您目前的状况缘自高考失利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及其连锁反应。在心理学上,这是典型的非人格化表现。所谓非人格化,就是指个人因为某个(些)重大或突发的生活事件而导致的人格转变。用俗话说,这就是性情大变,故我不再。

您之所以会出现非人格化,是因为您自高考失利以来,养成了消极看待人生的习惯。这就好比您给自己戴上了一付灰色眼镜一样,从此眼中的世界永远是暗色的,生活的光彩也都消失了。长此以往,您凡事都会悲观归因,难怪您会感到“很苦闷,觉得好像自己尝试过的事情都未成功,父母去世早,自己获得的爱也比别人少,命运不济……”

作为一位心理学家(而非精神科医生),我感到您不是精神异常,而是心理脆弱。您原本是一个外向、开朗的人,因为生活的挫折而变得内向、焦虑,这是适应不良的表现,而非抑郁的结果。所以,要解决您的生活烦恼,您需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看待人生。这具体需要您做到“三多三少”——多看自己所拥有的,少看自己不拥有的;多想生活中的开心事;少想生活中的烦恼事;多肯定自己的成功;少纠缠自己的失利(误)。久而久之,您一定会找回原来的自我!

当然,如果您想继续治疗,建议您(1)找心理医师做认知或行为治疗,那样会帮助您消除恐惧对视的强迫意念;(2)找心理咨询人员谈一谈您的苦闷,那样会帮助您宣泄不良情绪,重树生活信念。无论怎样,希望您不要把自己当病人看,那样会加深您的不良心理暗示。

最后提一句,“白天昏沉沉”可能是服药的副作用。其实,既然您能正常工作,就说明您本质上还是能自控的,所以,建议您尽早停服精神病方面的药。毕竟“心病”需要心解,而非药除。这里的“心病”就是因高考失利而养成的自卑情结。这说白了,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盼您尽早摘去有色眼镜,享受生活的阳光!

 

 

知识小链接: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且非其它疾病造成的。
它分为持续症状( 广泛性焦虑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与阵发症状两类。
后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 畏惧焦虑症 phobic anxiety disorders )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恐慌症 panic disorder )。 畏惧焦虑症又再分成单纯畏惧症 (simple phobia) , 社交畏惧症 (social phobia) ,与 惧旷症 (agoraphobia ) 。
    有些患者除了在惧旷症的特殊情境下才会出现焦虑外也会偶发恐慌症特有的症状。这种混合的个案在两种分类系统有不同的病名,在 DSM 称为“并有惧旷症之恐慌症”,在 ICD 则称为“并有恐慌症之惧旷症” 。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目标的担忧。这种担心往往是与现实极不相称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还伴有植物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焦虑作为一种病理现象,具有以下几点:
  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突出表现为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
  4、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