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问答之二:不要自陷心牢
(2008-08-27 13:18:26)
标签:
岳晓东强迫症巴纳姆效应心牢算命先生心理障碍教育心理 |
分类: 趣味心理学 |
问:
您好!我是一名40岁的女性,因为不敢走远道,我已经失去工作2年了。几年前正是我的本命年,书上说我多灾多难,我看到后非常害怕。当年我离了婚。这些经历和书上的说法让我想起20岁时的一件事:有个文书给我看手相,说我35岁时非死即疯。这些信息联系起来,我一下子吓晕了。这几年我都不敢离开家太远,一直就在我住的楼周围活动,看病都不敢去远处的诊所,也没法去单位工作。(哭泣)我觉得自己特别敏感,恐惧,有强迫症。帮帮我吧。
南京 小玲
答:
根据您的描述,您现在已患有出门(或旅行)恐怖症。它是神经症的一种,其突出特征是对特定的情景、环境或活动产生持续的紧张、恐惧、回避反应。
所有的恐怖症都源自非理性思维。突出表现为:1)“绝对化要求”,即对人或事都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体验。长此以往,人就会对挫折与精神困扰做出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反应,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
针对您的情况,您因为一个文书给您看手相就大惊小怪,不能自持。这是典型的“杞人忧天”式思维,它对您形成不良心理暗示,化无为有,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所以,您急需改变心态,走出自我设置的牢笼。
具体地说,您的问题就在于对一个人的说法如此五体投地,我相信如果您再找一个算命先生,他肯定会有另一套说词的。毕竟有比较,才有鉴别。当然,我不是鼓励您找其他算命先生来掐算您的人生。我是想说明,您因一句话就改变自我,这说明您心理暗示性极强,缺乏个人的主见和批判意识。这其实是您真正的问题所在。
如果您的情况已严重到不能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改变,那么建议您去南京脑科医院接受心理咨询。在那里,您会接受行为疗法的系统脱敏治疗,相信您会很快走出自我的牢笼的。
最后,我想讲一个故事: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去旅游被一个长者截住,说是给他说一句话会免除劫难。出于好奇,那个年轻人听了下来,结果那个长者说他的面色表明他已患有肝病,不加注意必将折寿。紧张之余,那年轻人向长者请教了许多方法,并给了他不少钱。后来那年轻人又专门去做体检,结果什么都没发现,还被教训了一通迷信的危害。
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知识小链接: 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心理学的实验也揭示,当时实验者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描述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描述基本与自己的状况相符。
下面一段话就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