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视国家舞台样片央视复兴之路娱乐 |
五一期间央视一套播出了改版样片《国家舞台—复兴之路》,如果视为一期特别节目,一个千米演播室,一个特别设计的舞台,小乐队,大动态的摇臂,以及几百名有组织的观众,似乎很正常,但作为一个在央视一套播出的常态节目的样片,它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可圈可点了。
我认为这是近年来唯一一档定位清晰准确的综艺栏目,首先是一个“大”字显现出其“国家级”的定位:超大的演播室、豪华的舞美设计、央视一流的主持阵容,以及台下齐刷刷的嘉宾阵容(《复兴之路》全套人马),乃至专门为栏目设计的歌曲和舞蹈等等,在在透露出央视的霸气。这样的作为是任何一家地方台所无法企及的,花得起这个钱也调动不了这么多的资源。我一直觉得央视的综艺节目除青歌赛等赛事以外,大多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大气,无论是最早的《综艺大观》还是当下的《星光大道》,场面不可谓不大,但内涵的格局还是很小,还是在简单的搞笑娱乐上下功夫,而在娱乐精神上又远远不能和湖南卫视的尺度相比,结果就是弄的草根不是草根,正宗不是正宗,娱乐又是遮遮掩掩,到底是个半吊子。还不如像春晚一样堂堂正正,以国家电视台的优势强力推行国家级的主流艺术。让主流的、传统的、高雅的艺术门类和作品在电视媒体上拥有一席之地。在各地方卫视为争夺收视率而不得不一再下探通俗、庸俗以致恶俗底线的情况下,不为收视率的商业元素所动,不为大行其道的通俗价值观所动,大张旗鼓地树立国家级品牌,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树立传统文化中的正统,不失为央视在其特殊地位下的合理选择。《国家舞台》所透露出来的大气,让人看到向这个方向努力的端倪。
在选题上,样片做的是一个当然的国家级项目《复兴之路》,虽然在客观效果上,《复兴之路》还远远不能和《东方红》相提并论,但无论如何他也是一国家级的大剧了,用他来开场定位再合适不过,可是作为一档一年52期的周播栏目,选题资源如果仅仅限制在文艺领域肯定是不够用的,如果把概念扩张到文化,则除大剧、大戏、大电影、大项目外,还能有大艺术品、大书、大艺术行为进来,则《国家舞台》就真的有望成为国家级的了。栏目成功的标准,就是有朝一日文化圈能够有这样一过共识:他是作品上《国家舞台》了,说明作品进入国家级了。这就对选题提出很苛刻的要求,非国家级不能上,宁缺毋滥。
在环节设计上,《国家舞台》使用了两主带四付的主持人群体,希望弥补朱军、董卿这样一哥一姐过于板正的形象,为节目注入一些年轻活泼的元素。从效果上看,模仿嘉宾作品的环节确实有效,比如毛孩学严肃的作品,贾玲串烧阎维文的作品,既捧了嘉宾又活跃了气氛,但总体来看,这样的娱乐元素在这样的气场里还是显得有些生硬,一过就不由得让人邹眉头。我倒是觉得辅助主持人不一定全找娱乐型的,加个文化人进来也许不失为一种良性的补充,只是这样的文化人太难找了。既要满腹经纶又要善于表达,而且还得甘于作主嘉宾以及主主持人的绿叶,太不容易了。不过这也体现出这期样片的不足:文艺性的秀有余,文化味不足。盼着《国家舞台》这样的栏目不仅有大的定位,更要有大的格调,大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