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端午祭简化字韩国人表意文字方文山文化 |
分类: 文化评论 |
报载,湖北省将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据说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去年首次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去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宣布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后,曾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都认为韩国人拿中国的节日当自己的抢先申遗,极其不要脸,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声讨嘲讽韩国人的浪潮。
后来有人出来解释,说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不是一码事,虽然是从中国来的,但习俗已经大大不同。但国人还是耿耿于怀,觉得是自家的东西被别人拿跑了,拿跑了不说还堂而皇之地捧去注册,成了合法的了。于是一时间嘲讽韩国人的段子层出不穷。
我到觉得,韩国人的申遗是件好事。
北宋苏洵在他著名的《六国论》中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是指后世子孙对先祖艰苦开掘的土地不珍惜,其实作为文化历史大国,我们对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更是不珍惜,岂止是“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甚至是刀砍斧劈,打烂砸碎,然后扔到烂泥里没人管,“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想想看,其实就在不远的四、五十年前,什么传统戏曲,还有如今登堂入室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不都是“四旧”,被打烂砸碎吗?尤其是这些传统节日,不都属于封建迷信被加以笞伐的吗?文化在你这里中断了,别人传承下来,珍而重之地去申遗,有什么不好?客观上,这件事促成了传统节假日的法定化,也促成了我们今天的端午节申遗,让文化呈现出其本身具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难道不应该感谢韩国人吗?
方文山在《艺术人生》端午特别节目的演讲中提到了中国的文字,他说:对于传统的汉字,他常怀一份感恩之心,因为他继承了这个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他认为汉字是地表上现今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世界上各国文字都是拼音系统,只有汉字是视觉的文字。它同时是一种超时空的文字系统,它字形字义的结构千古不变。他举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说假如今天有一块可能是一千五百年前留下来的石碑现在出土了,中国的学生只要是高中生,受过文言文的训练,他可以直接读懂上面的碑文。可是一样的石碑如果出土在法国,出土在英国,他们的高中生是没有办法读懂的。只有华人可以直接读懂老祖宗的语言。方文山说中国社会这个超稳定结构之所以可以延续千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表意文字,口音可以不同,字义没有变化。这对于一个幅员广阔,民族众多的大国太重要了。
方文山没有意识到,从小使用简化字,对古文训练也不够重视的高中生,恐怕没有几个人读得懂一千五百年前的文字了,而我们的权威部门也刚刚宣布,恢复繁体字社会成本太高,简化字的地位不可动摇。
我问过方文山对简化字的看法,他认为,识繁用简,即认读繁体字,使用简化字比较好。
真要等到哪个外国来抢注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真正重视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