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有没有三百年

(2011-12-19 18:26:09)

以前上班的路上要经过一个满清宫廷风格的饭店,常看见门口站着两排打扮成清代宫女太监形象的男女服务员。虽然从没有机会实际进去过,不过听说这个饭店很高档或者说价钱很贵。而类似风格饭店在这个城市还有不少,据说在国内的很多城市也都有些类似风格的饭店。

 

这类饭店似乎还挺受欢迎,大概它可以让客人体会下贵族的感觉或者回味下历史。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但这类饭店似乎基本只有满清风格的,反正我是没见过其他朝代风格的类似饭店。如果说是因为目前保留的建筑多是清朝的,受硬件条件所限导致了这个局面?但显然连清代的皇宫都继承自明代,那么也可以说这些建筑基本都是明代风格的,却基本没见过明代宫廷风格的饭店。显然,在历史风格的饭店上,清朝风格似乎是主流。

 

不过,如果往前数300多年,即使满清已经确认的政治统治地位的时候,在文化认同上显然它还不是主流。当年,满族统治为了获得文化上的主流地位,在发型等形式上要求所有民众都学习他们。一句“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背后是无数汉族民众和其他中原地区民众被洗脑被杀害的血泪史。如果历史真有记忆,或许很多人进到这类宫廷饭店就不会那么欣然。

 

而大家能够那么安心的接受,一种可能是因为对历史的大度,一种可能是因为对历史的无知。从前接受文化教育的民众比例很低,了解历史知识的就更少了。实际上,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个时期像近几十年这样使如此高比例的民众获得文化教育机会。但即便如此,能够客观了解历史看待历史的又能有多少比例的人呢?大概,这个要怪国内的历史太长了。

 

当然了,历史可能也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大家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创造历史的过程。来自潜移默化的学习,来自生活的体验才使对历史真正的把握。显然,很多人其实也是这么做的。这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对很多人来说,所谓的历史实际上最多只有一二百年,甚至只有短短几十年。特别在失去对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之后,最多一代人便可以把什么都放下。这点可以观察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的差别:移民到国外的中国人还等保留比较深的中国文化认可度,他们出生在国外的孩子作为第二代移民或许会说汉语就已经不容易了。

 

最后,想起前段时间某地开发日军进村扫荡类似主题的旅游项目被民众责骂的事情。或许他们操之过急了,再等一等,等老点的历史再被遗忘点,或许这个主题就成为主流了,他们就可以边数钱边迎接挤破门的顾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