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白琴键❤」进度与能力——我陪女儿学钢琴七个月总结(10)

(2008-11-19 12:58:23)
标签:

音乐丰富你的人生

 

 

  昨天晚上打开博客,一篇篇浏览女儿的学琴日记,发觉有必要以后对女儿的学琴进度也要定期作一下总结,习惯性的梳理过程

会让未来的漫漫琴路走得更加坚定而轻松!因为我相信即使象写学琴日记这样的小事,只要认真坚持做下去, 并且常细心留心“把

小事做到极致”,收获定不会小。

    学琴的目的:培养特长兴趣。学习钢琴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音乐品味,关键还能开发智力。不过我还有一点点私心,想在女

儿身上实现我小时候没能实现的愿望——渴想看见真钢琴,现在天天能看到了「黑白琴键❤」进度与能力——我陪女儿学钢琴七个月总结(10)

    学琴时间统计:女儿学琴是从2008年2月23日开始的,学龄为四周六个月零十七天。截止今日实际学了将近七个月,中间暑假因

在外地停课了两个月,累计上了三十三次课。课时费累计支付¥2413RMB。现在的课时费为80元/课。

     关于老师:现在教学的是第二位老师,第一位启蒙老师于学琴的第四个月更换,这在我的第一篇学琴日记《女儿练琴进行时—

—辰语学钢琴记(1)》中有过相关记叙。两位老师均为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学生。

    第一篇日记:这里顺便说明我的第一篇学琴日记,其实也算是一个总结篇,只因女儿学琴伊始时,我的意识里还没这概念,等

到某天突然反应过来:“我为什么不将女儿的学琴日记写下来呢?”时间已过去了四个月「黑白琴键❤」进度与能力——我陪女儿学钢琴七个月总结(10),我狂可惜啊。不过还是要庆幸为时

晚也「黑白琴键❤」进度与能力——我陪女儿学钢琴七个月总结(10),所以对前面四个月所学体会在第一篇日记里干脆来了个小总结也不失妙哉「黑白琴键❤」进度与能力——我陪女儿学钢琴七个月总结(10)

 

    学琴进度:《小汤1》历时一个月零七天,十次课,《小汤2》上了两次课学了前面几首曲子后换了老师,故此小汤没有再

学。第二位老师换了种教法,从《拜厄》开始教,说小汤教材太简单了,而女儿悟性较好。真是挑战我们啊。不过几次课后,女儿

适应得很不错,我也就放心了。老师用主要教材——《拜厄》,辅助教材《大汤1》、《钢琴基本教程》、本月添加《布格缪勒

op100》。已跟随老师上了二十一次课,练习曲子为(按学的先后顺序):

    ★《拜厄》——第12条、13条、15条、16条、17条、19条、30条、45条、46条、48条、50条、52条、55条、60条、62条以及66

条;

    ★《大汤1》——《音苑》、《湖上天鹅》、《磨刀匠》、《一分糖的歌》、《知更鸟》、《快乐的小丑》、《布谷鸟》、《和

弦游戏》和《仙女的坚琴》;

    ★《钢琴基础教程》——《练习曲》、《嘎达梅林》、《五月》、《双音练习》、《气球》和《小曲》;

    ★《布格缪勒op100》——《坦诉》。

    ★C大调、G大调、a小调、D大调音阶。

    上面这些曲子重点是识谱、全或分音符、双手练习、高抬指、吊手腕、落提、和弦等基本功,知识点是升降号、全音、半音、

非连音断奏,高八度等,以及强、弱、中速等繁多的表情符号,还有老师很强调手形和音乐的感觉,所幸女儿回课都能过关,这要

得力于兴趣是她最大的动力。其中让女儿学得很辛苦的曲子是《嘎达梅林》和《坦诉》,两首曲子手位及表情符号变化太多,个别

和弦跨度较大,女儿的手够起来很是费劲,最终我们都克服过来了。最纳闷的是老师并没有对照每本书逢曲必学的往后教,而是挑

花式,挑的曲子都是旋律较优美的,也许这样女儿练习时听到动听的声音兴趣更浓吧。上课规律是老师一般每堂课讲《拜厄》上的

练习曲一到二首视实际情况不一定,然后穿插辅助教材里的优美小曲子。

    学琴心态:这是最关键的,我没有别的,不为攀比而考级,陪伴女儿将快乐学琴进行到底!做到这样的心态需要定力。前段时

间我婉言谢绝了老师让女儿考一级的建议,暂时没想考级,觉得女儿还小,让她再在学琴路上多摸索摸索且说。我一直认为考级是

顺理成章、功到自然成的事情。

    问题是我常常遇到别人问:“你女儿在学什么呀?”我回答说学钢琴,后面的一句话肯定是“考几级了?”之类的,要么家长

们在一起比孩子弹的条数,你追我赶,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难道考级的级数、进度的快慢就决定孩子学琴的能力吗?甚至

有的孩子学琴到最后只会弹考级的曲子了,况且现在是经济决定一切的社会,主办单位当然要考虑这方面,所以考级的成绩能说明

什么呢?相反,剥夺的是孩子顺其自然的艺术探索和音乐思维的能力。那我不仅要问:当初我们让孩子学琴做什么呢?是为了培养

孩子体味音乐的能力还是借考级和进度来满足大人们的虚荣心?

    女儿,让我们一起加油!未来的日子,让我们的心一起和音乐共鸣,让我们的心跟随音乐一起流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