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南方开讲 |
如果没有他的无私奉献,也许我们今天吃不到现在这么优良品质的猪肉、羊肉、牛肉和家禽。这个不该被遗忘的普通人,我们真的快遗忘了!
1935年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大批珍贵的畜禽品种,如荷兰奶牛、英国约克夏猪等,农业研究渐入佳境。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紧急向民生公司经理卢作孚求助,用船将中央大学全部家当运抵重庆。但令罗家伦非常遗憾的是,中央大学农学院从国外花巨资引进的大量品种齐全的良种禽畜,无法一同起运,罗家伦让敎工们随意处理,绝不要留给日本人。但敎工们没有舍得将这些优质禽畜杀掉,而是在一位叫王酉亭的敎工带领下,经过艰难跋涉全部西迁至重庆。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动物长征”。
南京和重庆远隔万水千山,处在炮火纷飞的战争时期,怎么将这1000多头动物安全转移呢?1937年12月初,王酉亭高价雇了四条大船,带领留在农学院畜牧场的职工出发了。他们将猪、羊、牛分成队,把鸡笼,兔笼驮在牛背上,水陆兼程,浩浩荡荡。
1938年3月的春天王酉亭等人赶着动物来到大别山北麓时,天空中突然响起阵阵刺耳的轰鸣声,一群日军轰炸机低空俯冲袭击而来。随着空中投掷抛下的一颗颗炸弹,“动物大军”的牲畜惊恐万状、四处逃散,大家奋力追赶,极力控制。轰炸中有一位职工被炸得面目全非,至死时手里还紧紧抓住牛的缰绳。行进途中,最惨烈的是有4名员工在过河进入前方筹集粮草时,被村庄内的日军发现追赶。为掩护“动物大军”行踪,其中3人刻意将鬼子引向南边,被开枪打死。只有一人受伤,死里逃生跑回北边报信。
面对如此残酷处境,王酉亭决定改变行军路线。宁愿多吃苦爬高山、赤脚走崎岖乡间小道,也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牲畜。一路上,大家挖野菜充饥。进入严冬季节,连杂草都变的枯黄,他们只好将喂牲口的米糠、麦麸、碎玉米掺在一起煮煮吃了。就这样,他们跨越了苏皖豫鄂川五省,辗转2000多公里,一年后抵达重庆。
王酉亭
关于这次大迁徙,相关记载极少,以至解放初人们在整理农学院师生的花名册时,竟没有找到王酉亭的任何记录,人们只知道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南京去世。
一位为中国禽畜优良品种培养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普通人,就这样因人们的忽略,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历史记住了罗家伦、卢作孚,却遗忘了王酉亭,实在是一种遗憾。
80多年后的今天,鹿童图书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将王酉亭的故事以绘本的形式再现了。这部名为《大儿子小儿子》的绘本是由军旅作家张鹰根据上面的故事创作的文本,由获得中国第一位博洛尼亚插画奖得主王祖民绘画,这部绘本获得了书香中国原创200榜单,并在中国绘本展展出。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推荐阅读下面的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