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的葬礼简化为“五不”(组图)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南方开讲 |
南方开讲,我是王南方。今天和大家分享开国上将王建安大爱无疆的故事。
1965年9月,王建安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来到山东淄博周村区孟家埝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4角钱,每月4两油,而且是分散在农民家里用餐。工作队的同志考虑到王建安的身体情况,想让他单独开伙,可他说啥也不肯。有个大娘给他煮了几个鸡蛋,他也不吃。他说:“老嫂子,共产党的干部是讲平等的,我一个人吃鸡蛋,还有几十个人咋办?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要带头执行纪律,你也要理解我啊!”王建安在孟家埝近一年时间,一直住在一间低矮的屋子里,真正做到了中央要求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孟家埝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1977年8月19日,王建安担任中央军委委员。这年冬天,他准备去西藏考察。保健医生考虑到西藏海拔高,坚决反对,但王建安仍坚持要去。秘书只好直接向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报告,罗瑞卿亲自给王建安打电话,让他立即回北京协商要事,王建安这才返京。
王建安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没几天,就去看望机关干部和家属。他看到机关干部的宿舍没有厨房,立即指示后勤部门设法改造。有一次,他到某师考察工作,见洗脸水是战士从山下端上来的,说什么也不肯用。他说:“战士们吃水都很困难,我不能用它洗脸。”回去后,他亲自出面,请地方政府帮助这个师解决了吃水问题。
一次,王建安回到当年的老部队。领导见老首长来了,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王建安走进餐厅,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大盘小碟,放着茅台酒,便皱起眉头,当场表示:“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中央不准请客送礼的规定,不论是谁,都不能搞特殊化。”有位领导劝道:“这是大家的心意,首长难得回来一趟,我们下不为例。”王建安诚恳地说:“心意我领了,但下不为例不行,应改为现不为例!”在王建安的坚持下,酒宴还是撤了。
还有一次,王建安要去某师,几位军的领导要作陪。王建安劝他们不要陪,可他们仍然要去。王建安面有愠色地说:“你们是人家的顶头上司,往人家面前一坐,人家还敢讲真话吗?这还叫我怎么了解实情?”说完,他一个人钻进吉普车走了。
有一次看电视新闻,讲一位外国首脑的葬礼,王建安认真叮嘱妻子牛玉清说:“还是周总理把骨灰撒在江河湖海的办法好。大家都往八宝山挤,房子越盖越多,地盘越占越大,这对后人有什么好处?现在,追悼会越开越大,花圈越送越多,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浪费。我死了以后,就不要开追悼会,不要送花圈,把骨灰撒在老家的土地上肥田。”
1980年7月25日凌晨,王建安辞世。根据他的遗愿,王建安的葬礼简化为“五不”,即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不组织向遗体告别,不通知生前友好,不请领导人送遗体火化。
王建安(1908年10月12日—1980年7月25日),原名王见安,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桃花区朱家垅村的一个佃农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红军团、师、军政治委员,八路军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纵队、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司令员,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顾问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参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鲁中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与保卫世界和平屡建功勋。他生性耿直,公正无私,刚直不阿,深得广大指战员爱戴。1978年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推荐阅读下面的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