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拾粪的孩子修补畚箕的那位老红军战士(组图)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南方开讲 |
朱德与叶剑英在一起
1928 年6 月22 日,红军在江西吉安龙源口歼灭了国民党军杨池生、杨如轩的五个团,凯旋后,分赴根据地各地休整。朱德也随部来到江西宁冈县鹅岭下的塘南村。
村民们听说打了胜仗的红军要来村里驻扎,都出村迎接。正在村头拾粪的孩子们看见来了大队红军,都欢呼着背着畚箕奔迎过去。龙牛崽跑得最快,因为心情激动,只顾跑步,没顾上看路,一个趔趄,人往前一栽,正好栽倒在一匹驮着炊具的高头大马前。牵马的老战士眼明手快,一把勒住缰绳,马停了,但抬起的前蹄却落下去了,把正好送到蹄下的畚箕踩了一个大洞。老战士上前扶起龙牛崽问:“小鬼,马踩到了吗?摔痛了吗?”龙牛崽眼里噙着泪花,捂着擦疼了的手,摇头说:“没踩到。”老战士帮他拍掉身上的浮土,安慰着孩子。
这时,后边追上来的孩子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讲:“牛崽,你的畚箕被马蹄踩烂了,回去阿爸会打你的。”龙牛崽听了,呜呜地哭了起来。牵马的老战士微笑着摸着他的肩头说:“不要紧,我来帮你修,包你提个好的回去。”说着从马背上拿下一把小砍刀,把马交给一位年轻战士,叫队伍先进村。牵马的老战士在路边劈了两根小山竹,席地而坐,熟练地剖起蔑来。孩子们围着他,看着这位老战士不到片刻便把畚箕补好了。孩子们簇拥着这位老战士,欢呼雀跃地进了村。
队伍已经在村中心的祠堂门口集合好了,村民也都集中在这里。一位年轻的干部看见这位老战士来了,立即请他给大家讲话。这位老战士稳步跳上祠堂前的旗杆石上,全场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时,大家才知道,刚才给龙牛崽修补畚箕的红军老战士原来是朱德军长。
1929 年秋,红四军打下赣南于都县方屋土围子,朱德分到了100 个银毫子(约值今人民币500 元)。朱德的斗笠破了,不能遮雨,该换顶新的了。
一天,朱德和警卫员来到于都县银坑墟挑选斗笠,突然传来“ 卖米餜”的叫卖声。只见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个婴儿,身边跟着两位一丝不挂的小孩。朱德走上去,爱抚地抚摸着小孩的脑袋,关怀地说:“大嫂,现在是九冬十月了,天气很冷,小孩不穿衣服,当心着凉啊!”这个卖米餜的小贩感激地点点头,低声说:“家里劳力少,孩子多,他爸又病了,靠这点小买卖只能勉强活命,哪有钱买布做衣服啊?”朱德听了,赶忙叫警卫员拿钱。警卫员以为朱德选好了货,便问卖斗笠的老板要多少钱。朱德歉意地笑着对卖斗笠的老板说:“我的斗笠暂时还能戴些日子,对不起,下次来买吧。”说完,他对警卫员说:“你把所有的钱都给这位大嫂,好给两位孩子添些粗布衣裳。”
小贩愣愣地望着朱德背上那顶破斗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打开纸包一看,原来是白花花的100 枚银毫子。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xin亥ge命在云南的起yi。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先后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兼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至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他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三个历史时期,毕生英勇奋斗,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是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战争最得力的助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新浪网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专栏作家。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推荐阅读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