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大展示 |
她曾被鲁迅点名怒骂,但日本侵略时,她表现的比鲁迅还要好
鲁迅弃医从文,决心用手中的笔尖唤醒国人的思想,他笔下作品都是结合了封建社会的现实,鲁迅《故乡》算是家喻户晓,闰土从小到大的改变,就是对封建社会最好的痛斥,而鲁迅《纪念刘和珍君》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了杨荫榆。
提到杨荫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而听说过她的,也只能记得她的“暴行”,杨荫榆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她出生与1884年,杨家又是当地的名门,她从小就是大家闺秀。
她从小就非常要强,那个时期非常流行裹脚,她不肯裹,甚至用绝食抗议,父母拿她没有办法,就随她去了,到了婚嫁的年龄,因为家庭的缘故,父母将她嫁给了一个傻子,她本就是一个非常好强的人,抗婚不从。
第二天就从婆家跑了回来,不幸的婚姻,让她失去结婚的念头,并全身心的放在学术上面,1907年杨荫榆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公费东渡日本留学的机会,在她34岁时,又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1924年杨荫榆回国,受聘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由于杨荫榆接受了美式教育,为人做事都是雷厉风行,她完全没有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上实施了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自由。
同年8月,鲁迅也来到北师教书,但是在开学时,由于南方洪水自然灾害影响了学生了回校的进程,杨荫榆就以整顿校风为由,开除那些延迟报道了学生,而对于那些跟她关系好的学生,却不追究责任。
这引起了学生的严重不满,以刘和珍为首自治会学生成员在女师大就掀起了一阵“驱杨风潮”,杨荫榆就决定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人,鲁迅得知具体情况之后,就支持学生运动,并且点名怒骂杨荫榆。
随着学生起义,杨荫榆就带着军警入校,强制性让刘和珍、许广平搬出女校,并将她们打伤,此次事件之后,女师驱杨风潮越来越高,北洋政府迫于压力,在1925年底就撤除了杨荫榆的校长职位。
1926年,刘和珍跟女师大的学生抗议日本侵略行为,导致遇难,这将杨荫榆推向风口浪尖,鲁迅一文《纪念刘和珍君》更是掀起了一场谴责,杨荫榆彻底被免去了女大教师的职位。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杨荫榆看不惯日本人的恶行,就多次到日本司令部进行交涉,为了保护苏州城的妇女,她成立了“女子协会”,杨荫榆的家庭在当地很有号召力,日本人也还是要看杨家的脸色。
对于杨荫榆的所作所为也只能忍让,但是她也是彻底激怒了日本人,1938年1月1日,杨荫榆外出,经过盘门外吴门桥时,一个日本兵得到上级的命令后,对她进行了枪杀,虽说杨荫榆早年做法确实走偏了。
不过在她心中依旧还是保留了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啊。对此,你怎么看?
推荐阅读下面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