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
在贸易逆差问题上,像你们这些把生产转移到海外的公司没有责任吗?
盖茨:
微软是纯出口公司,出口额比任何其他公司都多。在美国,我们研发做得多,销售做得少。要是美国再多上
100 家微软,逆差就会消失了。
巴菲特:
高科技一直是我们一个强项。你得在世界上寻找自己的强项,让别人去种香蕉好了。在这个国家我们是绝对种不好香蕉的。不过,我认为贸易逆差不会这样持续下去的。如果经济出了大乱子,人们就会抱怨“瞧瞧搞成了什么样子”──这就会带来一些很不好的政治后果。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事。
《财富》:
这就是你对美国现状最大的担心吗?
巴菲特:
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赖国家、恐怖主义和核武器、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我认为美国的经济正在好转。如果其他国家人均
GDP
的增长速度超过我们,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盖茨:
糟糕的是很多人不学经济,或者不喜欢经济,因为我们总能碰到一些人似乎在说“工作机会就这么多”。其实不然。譬如,明天我们就决定让每个印度人像我们一样富有,世界会变得更好吗?当然会了。如果好的产品和工作拿到那儿去做,美国会更加繁荣么?绝对会的。让全世界都更加富有,这是件大好事。这一向都是好事。以后也是如此。
巴菲特:
那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盖茨:
对,这是关键所在。
奉献精神
关于慈善活动的想法
《财富》:
你们二位对慈善事业的想法不同,比尔如今正在大量捐助钱财,沃伦则要等到去世之后才会捐献财富。那么,你们又是如何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呢?
巴菲特:
我认为他的做法更好一些。他和妻子梅琳达向慈善事业奉献出了很多金钱、了不起的想法和爱心。真是完美的结合。我在
40
多岁的时候就做不到这一点,未能去做些锦上添花的事。
你们会说,到了我这把年纪,挣的钱够多的了。我也不需要靠股票来控制伯克希尔公司了,所以也许应该在死之前做些非常有意义的事。
《财富》:
这对你来说算是一种转变吧?
知巴菲特:
是逐步的转变。
盖茨:
我只是从 1998
年开始(慈善活动)的,在此之前我可能会说:
“瞧瞧,挣了钱又捐出去,这事有多麻烦,让人搞不明白。”再说,那时我认为自己也腾不出时间。因为我爸鼓励我尽快开始做这件事,再加上梅琳达的大力支持,而且他们二人都肯在这方面花时间,我们又发现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是个很好的人选,其实我在微软早就认识他了─就这样,各种因素都齐了。此前我一直认为要等到自己不再干全职工作后才开始做善事,可是事实证明两者兼顾的效果非常好。
巴菲特:
在这方面比尔的脑子比我厉害,他做的事情我办不到。我从中得不到什么乐趣,因为我早就道自己做不了那么好。我愿意看到钱用的是地方。我不认为到我死后才是做善事的最佳时机,未必如此。
《财富》:
你们两人也讨论这个话题吗?
巴菲特:
哦,是的。
盖茨:
没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