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结合是根本|从"天花板城镇化"谈新农村建设(4)

标签:
三农问题粮食孔祥智中国农村改革农村金融三中全会家庭承包经营财经 |
分类: 采访 |
中国三农问题兴起和发展的历史
[网友]:不同转型阶段的农民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主导与非主导的划分,从农户经济行为探索着手的话,我们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哪些思维和建议呢?
[孔祥智]:我个人的看法是:农民是理性的,你只要给他足够的引导,给他足够的利益,他会按照政策的指向来发展农业生产,按照政策的要求来做很多的事情。所以说要破解三农问题,这个当然是需要政府来做很多,但是它毕竟是农民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很多事情既要符合农民利益,又要看农民怎么选择,农民希望怎么干,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孔教授,我们知道三农问题并非一直以来就是社会的热点问题,它应该有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能不能跟我们讲讲三农热点问题兴起和发展的路线?这个是我们大家非常想知道的。
[孔祥智]:三农问题在90年代中期之前是没有,但是学界真正提出来就是90年代。当时有这么一个大的背景,当时我们国内粮食并不短缺,1996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一万亿斤,1998年又超过了一万亿斤。但是这种背景下由于内外贸易体制不衔接,当时的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粮食,尤其是1993年、1994年的时候。我们知道国际市场上粮食的供给国和粮食的购买国大概都是比较稳定的。供给国就是澳大利亚、美国他们在市场上销售粮食。购买国主要是一些非洲国家,前独联体一些国家。当然我们也去购买少量的粮食,但是那几年我们突然购进大量的粮食,就引起了国际市场上的粮价上涨。
[孔祥智]:当时有一个美国人叫赖斯·布朗(音)的人,他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他说中国的粮食不够了。中国当时是12多亿人,我们粮食不够吃,肯定到国际市场购买粮食。那么我们到国际上购买粮食,非洲发展比较滞后,我们买了粮食他们就没有粮食吃了,所以当时他就说中国人要饿死全世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那几年粮食是大丰收的,由此就掀起了研究粮食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农民收入的问题,当时有一个说法叫一亩菜等于十亩粮食。就是种一亩菜相当于种十亩粮食,这样的情况下农民为什么还种粮食呢?如果政策上使种粮农民得到收入,农民就有积极性了就开始种粮食了。再进一步延伸还是一个农民收入的问题,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经济稳定了,也就可以了。所以就提出了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认为中央的农业政策要考虑到整个农村的稳定,把三农问题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了三农的概念,也就是90年代中期到现在。
[主持人]:农业问题还是有它的渊源,追溯到90年代中期一直发展到现在。
[孔祥智]:这个是大家研究粮食问题引发了三农问题的思考。另外一个重要时间就是9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越到后期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我的印象当中2002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数据,就是全国人大信访局和国务院信访局统计的数据,70%以上都是土地的问题。这70%中的70%是征地的问题。到本世纪前一两年的时候,地方政府有很多官员对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是非常严重的,这个是构成了三农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权益受到侵害。
[孔祥智]:另外一个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的扩大,包括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断的扩大。农民有老的合作医疗,90年代末期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没有了的,80年代初期的时候有90%多的覆盖率,但是后来就没有了,但是这个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但是80%左右的农民就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还有教育、社会保障等等各方面的差距逐渐的扩大。所以这个时候学者们就提出怎么保护农民的利益、主要是土地的合法权益、怎么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在GDP不断增长的时候,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享受现代化、享受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中国三农远景展望: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民更加幸福 农业更加现代化
[网友]:请孔教授帮我们预测一下,到什么时候我们城乡二元结构才能转变城乡一体化?
[孔祥智]:我个人预测当然很难了。实际上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给出了一个远景的规划,就是2020年,基本上实现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和体制。|
[主持人]:这中间出现问题的话,这个时间会不会继续推迟呢?
[孔祥智]:我想问题应该不大,按照我们在其他方面做的研究,可能2020年我们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就是到60%的城镇化率,距离现在还有12年的时间。十七届三中全会还讲,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要翻一番,也就是9000块钱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农民的生活就更好了?
[孔祥智]:农民收入是一个关键,但是很关键的就是农村的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社会保障等等方面逐渐实现跟城市居民逐渐的接近,这个比较关键。
[网友]:十七届三中全会能给我们三农究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变化?就是一下子能看到的那种变化?
[孔祥智]:就是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到2020年就完全实现了,就像发达国家一样了那肯定不现实。我们很多网友也去过日本,他们城乡差距非常小,他们更愿意住在农村,农村非常的卫生、非常的方便。我曾经在日本的农村住过,物品在东京的价格和农村的价格基本上一致,质量都是一样的。这个在我们目前的农村是做不到的。那么我们到2020年的时候,存在城乡差距很大的很多问题可能会逐渐逐渐的解决,我最关注的就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保障。我想这几个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
[孔祥智]:比如说文化,现在有几个村有文化活动的场所?现在基本上没有。将来可能在十多年的时间内,这个部分应该由政府来投入。比如说体育,有哪些村会有体育设施?也就是北京、上海大城市的郊区有一些体育的设施,我们广大的农村是没有的。我们现在叫全民体育运动,怎么使广大的农民也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比如说卫生,卫生部宣布今年6月是现在县级层面上全部覆盖新兴医疗,进一步覆盖到村,就是把全部的村、全部的农民都覆盖到。另外一个很关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政府投入合作医疗的资金,这个资金在很多地方据我们的调查还是不够。另外一个就是新兴合作医疗怎么保小病?就是给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个也是非常重要。
[主持人]:孔教授我知道您2005年出了一本书叫做《中国三农前景展望》,那在我们节目结束的最后,如果让您跟我们广大的农民朋友给他一些展望的话,您会怎么跟大家说呢?就是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孔祥智]:今年2008年版的马上要出来了。2008年版的是展望到2020年前后三农问题,我们结合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给了进一步的展望。我想对于一个具体的农民朋友来说,在这个期间怎么选好自己的生产项目、怎么更多的享受公共财政覆盖到农村的成果,更享受到国家的政策是最重要的。
[孔祥智]:我想到2020年前后,中国农民会更加幸福,我们农业会更加现代化。实际上我们中国农民非常的聪明,中国农产品从90年代末期,1998年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到现在十年的时间,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我指的主要是蔬菜、水果、花卉、肉类,因为我们劳动力比较多,这些农产品有很大的优势。那么我们怎么进一步发展这些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更多的贡献,这个恐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孔教授,我记得孔教授最后一句话说“中国的农民会更加的幸福”,我相信这也是我们今天最快乐的语言了。除了我们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解读、理论上的分析,我相信农民朋友听到这句话会更加的开心和高兴。今天非常感谢孔教授为网友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三农方面的一些展望和精神,谢谢孔教授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也谢谢我们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