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比果蝇复杂多了

(2017-11-12 15:40:35)
标签:

健康

坤鹤百草堂

分类: 中医知识
人比果蝇复杂多了


       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通过研究果蝇,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生物科学语言解释是发现细胞生物节律昼夜变化发挥作用的几种蛋白,在分子层面较好地揭示了细胞内生物钟的工作机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用果蝇开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密码。不过,人比果蝇复杂多了,所以人的生物节律现象可是比果蝇也复杂多了。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这些现象,并且在中医应用这些发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的“生物节律”现象。
       问:中医中还有“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明明是现代生物学的词。
       答:英语的sun跟中文的“太阳”的名词也不一样啊,并不能说中国人就没发现我们头顶有一个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中医虽然没有一个叫做“生物节律”的概念,但是却一直知道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是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中医养生强调要“天人合一”,要顺应天地,不就是要我们顺应天地赋予的“生物节律”吗?《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写出人的卫气在人体内外循行,是按照昼夜阴阳消长变化而进行的并且随四时变化而变化。还写到“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痛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等,说明五脏生病也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哪怕“生物节律”是借用的一个词,但是中医确实是很早就有这样的概念了。
       问:那时候,人们不研究果蝇,那是如何发现这些“生物节律”的呢?
       答:这可难倒我了,因为我还是个地地道道的85后,这几千年前的事儿还真是不太了解,不过,还是可以进行合理化推断的。大家想,那时虽然没有研究果蝇,但是人类有自己,而且有全球最厉害的天文学知识。通过观察天体运行和自己,这几乎就具备了研究生物钟最重要的东西了。因此,中国人自己的“生物节律”知识真是又早又全。有现代医学熟知的昼夜节律、四季节律等,还有现代医学不太了解的十二时辰、24节气、月周期、干支节律、甲子节律等等,故而称中医是“时间医学”也不为过,有专家就认为中医时间医学的最重要的核心是从整体上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所以,并不是只有在果蝇细胞层面研究出分子机制,“生物节律”才存在!中国人很早就知道顺应天地规律而养生的重要性,也许这才是古代中国人生活得更加从容的原因吧。
       问:你的意思是诺贝尔奖是在“炒冷饭”喽?
       答:你看,抬杠是不是。中医时间医学的属性是客观事实,美国专家研究出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也是事实,我倒认为没有必要非要一争高下,这两种研究本来就是不同层面的,可以互相印证和互相补充的,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就像无论是简单的果蝇还是复杂的人类,都要进化出生物节律的调节机制来适应天地的变化规律一样,所以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才是新时代时间医学研究的重点。不过研究是科学家的事儿,我们普通人完全可以既了解中医的“生物节律”知识,又当好“生物节律机制”的吃瓜群众,不熬夜、身体好,也许能够等到科学家完全揭示生物节律机制的那一天呢!

 转自《中国家庭报》李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