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通过朱小宝老师了解到苏昊明老师的,但并没有见识过他的治疗过程,他的方式现在更普遍的叫法是手法,但为了与针灸手法相区别则起名为古法按跷。课前的期待本是希望能完善一些自己对筋骨方面的理解,结果课程完全超出预期,提供了一个基于经络的完整的构架,整个过程的体验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1、神奇的方式
昊明老师提供了多种调整方式,其中最奇妙的就是用意念来调,外行来看就是手搭上放了一下,偏上焦的痛点往外拔一下就好了,腹部和下肢的痛点手在上面按一会儿就好了,这种本可包装成气功或特异功能的方式,完全可以通过心法实现,在场的同学当场就按照老师给的方法实现了同样的疗效。老师开宗明义,传授这种神气的治疗方式,就是要破除玄而又玄的外壳,无形之物只是受限于人的感官的界限而区分的。

2、灵巧的治疗
原本以为见识过小宝的针灸,就是《灵枢》里描述的“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能在治疗过程中当场见效就已经很快了,而昊明老师的手法调节显得更加灵巧,不仅手到病除,连留针的工夫都省了。治疗过程就是按两下,揉一揉,一双妙手,就把身体的各个经络调节畅通。


3、多重的诊断
能够随手起效,是建立在准确的辩证的基础上的,昊明老师以望诊和头面出诊作为开端,不仅能精确地说出症状和成因,还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达到合一同调的状态。而后又有触诊腹部,四肢作为判断的佐证,不仅能判断是哪条经出现问题,甚至可以精确定位到,这条经络的哪一段出现问题,而气结于胸,结于腹,结于胯等等位置,又都有哪些不同的成因,可以说是把病人的问题剖析的非常清晰。
任何一项技术都能通过熟而生巧达到神奇的效果,从诊断角度来说,不论是脉诊,还是针灸的针下的感觉都依赖于手指的灵敏程度,触诊同样也是靠着手指的灵敏程度才能体现最大程度的效果,但是相比于前两种诊断,这种多部触诊可以在一两处判断不清晰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在第三处判断出问题的位置,即便摸上去的外形差别初学者不能体会,但是病人压痛的感觉还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面诊和触诊的结合,不仅可以辩证,也是对自己脉诊等其他诊法的参照工具,逐步提升自己更方面的诊疗技术。

4、坚实的基础
以上让人叹为观止的表现依靠的并不是神通,而是坚实的基础。《灵枢》能有几人用于临床实践,作为最古老的中医经典,可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当老师讲到肺经的问题可能与肝脾两经相关,而气结点分别在哪的时候,同学们都会有疑问,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总会回一句,《灵枢》上写的。这也是我最佩服昊明老师的一点,能够潜下心来专研经典,并且在实践中验证延伸,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很多手法技巧就不止是一些小妙招,而是一套完整的理论。理论基础能够清晰的掌握,那所用的方法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举个小例子,《灵枢》中的经脉篇,写道肾经起于足小趾,而斜入涌泉,一般学者型的大夫可能也就是空喊两句,经络图的错误,而昊明老师则将其转变为调节肾经的一个方法,通过足小趾上的手法,化解了肾经上的郁结,并且从上面的触诊得以验证其疗效。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研习灵枢宝库,自我开拓新手法,不断进步的完整闭环工具。真正的授人以渔。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理论还可以帮助针灸甚至方脉的进步,之前正在看一本书讲的是如何结合经络理论辩证来提高方脉的疗效。书中一个案例,病人头项强痛,开葛根汤,项痛消失而头痛依旧,这就超出了伤寒的射程了,而熟悉经络理论的就可以判断,肝经也络于
百会,所以开了吴茱萸汤,完美的解决了问题。当时看罢这则医案,觉得非常巧妙而通透,如今学习昊明老师的课程后才发现,其实诊断过程还可以更加的详细和准确,那时组方用药就更加成竹在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