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缘

(2012-08-04 13:39:43)
分类: 清简︱幽馆谈禅。

 

我不敢以盛烈的姿态贸然闯入红尘,只因怕唐突惊扰了岁月的掌灯人。他说。

 

许是世味寡淡,这浮世之中的露水情缘愈来愈让人不加珍惜。也罢,本是露水情缘,朝生暮死,又岂敢大言不惭的谈珍惜或珍贵。是这样想的,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如若能够用文火慢慢熬出推心置腹、清风高谊的友情,加以深情酿制,那么也是好的。

 

又有是,有人内心独照,孤灯相伴,却并不寂寞,因为获得了静坐自省、浣洗心尘的时间。有人呼朋引伴,觥筹交错,四海之内皆兄弟,但若扳起手指数数,一生相伴、肝胆相照的知己又有几人。还有相交清浅,彼此视若君子,朋友不多,但与之能心意相照,洞若观火,一拍即合。

 

可分明知道,世道浇漓,人世多舛,能真正陪伴自己走到最后的那个人,我们无法预知。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趁锦瑟华年,且行且珍惜。

 

擦肩,相遇,便是一场莫大的恩泽。前世你与他没有续完的缘分,今生邂逅,再次续缘。今生,世态百味,杂乱纷纷,便开始多疑,开始猜忌,开始担忧自己是否孤独终老,无人陪伴。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无可厚非。但要知道的是,没有品尝过孤独的人生,称不上圆满。所以,孤独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加出彩,所以才比别人多一些独处思考的时间。

 

食新鲜时令果蔬,品书中清凉世界。除却生活中的友人,我还能在书中与文人骚客昼夜清谈。读古典文学里明净而澹然的文字,是能够拂去岁月留下的尘埃,让人淡然心静。尤喜那些端然而韶秀的文字,或清冽,或寂静,或清旷,或淡远。于是,我记得我踏过诗经里的草木年华,观望过唐诗宋词中的风花雪月,读过元曲里的平仄婉丽,以及明清笔记中的幽趣逸兴。我记得,这些清雅的美好,亦记得,呷一口文字的温度。

 

撑一支长蒿,伴着一帘豆蔻韶华,去江南,弄堂听戏,花下煮茶,月下捣衣,剥莲蓬,采芙蕖,在几页水墨晕染的青砖黛瓦中拈风听雨,习禅修心。待打更时,再与三两好友秉烛夜话,谈笑风生。清欢闲淡,无尘俗垢染,这便是我歆羡的清幽淡泊。

 

古人闲情逸致的生活是一种态度,与今日的“慢”生活是不能等同的。古人素朴的情调,是为逸趣、清闲生活,而今日所追求冀望的“慢”,却是为摆脱世俗纷扰烦恼而所选择的一种避世心态。《世间的盐》里有一句话是这样写:“我们活在世上,不过是想生活的有趣些。”这大抵是对的,就好比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相遇相知,不过是为了多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好友而已。

 

婆娑的尘缘,我们无法挽留,唯一能做的,便是多记得些。安妮宝贝说:“文字,与制造它的人,是一体的,但却是两个界限明确的存在。”时常是这样宽慰自己,说不必庸人自扰,缘分到时,它必然风尘仆仆而来。若是话不投机半句多,那么也能决绝的拱手还给尘世这段啼笑皆非的情缘。

 

临窗、弄月、吟诗、枕书,烫一壶陈年老酒,温半两兰花茶,持一朵洁净的莲花,再焚一炷瑞脑香席地而坐。若你嫌弃我的文绉情怀,那么亦不必多言。没了你,我依然还可温茶煮酒,临帖清吟,阅一番世情掌故。

 

你不必说了,世俗缘分,我都懂。只是不爱多言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风送香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