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素时︱半两韶华。 |
是日。风清日闲。
院子里的那两盆茉莉花应时开了,一朵一朵的,洁净而幽香。《广群芳谱》有记载云:“茉莉开时香满枝,钿花狼藉玉参差。茗杯初歇香烟烬,此味黄昏我独知。”茉莉花是用恬淡静雅的情分滋养着谦卑淡然的态度,它不是春日盛放,不会去与百花争奇斗艳。它选择在酷暑季节以洁白的姿态入骨,带给人们沁香凉意。
溽暑天,澄心默坐,闻花香,信手写几行清淡句,品一番老庄之道,悟一回人生真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是《老子》第十九章中所记载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见素,即是一种返璞归真,一种与清冽内心的相照,没有参合任何杂质,素而淡,清而静。抱朴,守得住才华与孤寂,大巧若拙,不露锋芒,与世无争。少私寡欲,犹如清风盈谷,月照长空,少一些世俗之心,就多一份平淡安和。
幽篁间,童子煎茶,翠竹掩映,周遭清旷,碧梧树下说闲话。汲泉煮茗,抚琴吹笛。夏日入夜清坐,冬日庭院负暄,这约莫是古人别有洞天的闲居晏然生活。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四时幽赏录中,有一条《压堤桥夜宿》是记录夏时幽赏,云:“桥据湖中,下种红白莲花,方广数亩,夏日清芬,隐隐袭人。霞标云彩,弄雨欹风,芳华与四围山色交映,携舟卷席,相与枕藉乎舟中。月香度酒,露影湿衣,欢对忘言,俨共净友抵足,中宵清梦,身入匡庐莲社中矣。较与红翠相偎,衾枕相狎者何如哉?更愿后期,与君常住净土。”
茉莉,可赏之,可把玩,可入药,可饮馔,亦可作香料。冰肌玉骨的玲珑茉莉,柔软而娴静,淡雅而幽芬。古时,有美人爱把茉莉插在发髻,娟好韶秀,娉婷温婉。《烬宫遗录》有云:“后喜簪茉莉,坤宁有六十余株,花极繁。每晨摘花簇成球,缀于鬟髻。”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三中亦记载道:“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而茉莉为最盛。初出时,其价甚穹,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
江南的烟水迷离而氤氲。我试图驾一叶兰舟,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田田荷叶间哼着采莲曲,划舟游湖,盘桓在江南清绝秀美的旖旎风光中。只因怕那花事荼靡,所以才泡一盏茉莉花茶留住唇齿间令人回味无穷的清香。想拂去旧时光上的青苔,在南方田园小院里,等待着柴扉响起后,你发簪茉莉笑靥盈盈到来。
晨光媚,荷风来,净手摘茉莉,用竹露扫叶煮茶,幽兴雅致,清寂小院茶烟萦绕。清人彭孙贻写:“睡起煎茶。听低声卖花。留住卖花人问,红杏下、是谁家。儿家。花肯赊。却怜花瘦些。花瘦关卿何事,且插朵、玉搔斜。”小镇光阴里,总会听见一些卖花声,吆喝声等等。少时,尚能闻见老远处便传来“米~~豆腐,卖米~~豆腐~~喂,五~~毛钱~~一个”,近了些,原是中年男子扯着滑腔圆调的声音一路吆喝。而现在,那却是弥留在我记忆里的声音了。
至于茉莉花茶,在此便不冗杂赘述。茶禅这回事,不要说多,说的多了,也就俗了。宋人蔡襄在其编撰的《茶录》中说得好:“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关于吃茶,还是周作人先生解得妙,他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10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
携一缕清风明月,等我烹了茶,煮了酒,可否陪我在红尘之中醉一回。
生如逆旅,倏忽盛夏时。岁月悠悠,何不秉烛夜游,品茗赏花,该珍惜的,理应趁年轻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