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标签:
转载 |
分类: 野猫资料 |
一、金猫的色型及其与亚种分化的关系
1、金猫的色型简介
在我们正式介绍金猫的亚种分化之前,有必要先简要介绍下它的色型。金猫的毛色变异很大,据《中国动物志·兽纲》《西北地区珍惜濒危动物志》《西藏哺乳类》等描述,可分为以下四种:即红金猫(红椿豹)、灰金猫(芝麻豹)、花斑金猫(狸豹)、黑金猫(乌云豹或墨豹)。
http://s6/middle/62c217e3h79180cfde295&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
金猫色调一般较单一,体背、体侧和四肢外侧颜色较深,由红色(红金猫)到灰棕色(灰金猫)变异;二者仅在四肢上部略现模糊斑点或斑纹,体背面全无斑点。喉、胸、腹部颜色较浅,呈淡黄白色;杂以深色斑点或斑纹。
红金猫与灰金猫的区别在于,灰金猫的皮毛常是棕灰色与白色混杂,类似敷了一层白霜,俗称芝麻斑;芝麻豹因此而得名。在两色型间亦有难区分的个体,前部色浅,体后部色深并具芝麻斑。
红金猫
http://s1/middle/62c217e3hbaf08257e7d0&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
灰金猫
http://s3/middle/62c217e3hbaf0829b6a92&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
花斑金猫与二者的区别在于,除腹面、四肢上部具模糊斑点外,体背面也布满不规则环斑;全身斑环皆为棕色,四周衬以棕黑色边缘,呈中空状;背中线由断续长斑组成2条纵纹,由颈背部延伸到尾根;尾部具环带。
http://s11/middle/62c217e3hbaf082e1009a&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
黑金猫全身乌黑,或隐约可见花金猫的大斑;前者是灰金猫向更深毛色的变异个体,后者则是花斑金猫的黑化个体。
http://s7/middle/62c217e3hbaf0831d3256&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
四种色型虽有区别,但更有共同特点。面部斑纹颇一致:两眼内角各有一条宽白纹,其后连接棕色纹直至后头部;棕色纹两侧各有细黑纹伴衬;面颊两侧各有一条两侧棕黑的白纹,自眼下方斜伸至耳下部。背中线处毛色深或具纵纹。耳背面皆为黑色,耳基部周围灰黑色混杂。尾上面似体色,下面浅白色,末端同为白色。
在体毛长度上几种色型略有差别,若同为冬皮,花金猫、灰金猫毛长绒厚,红金猫毛短些绒亦薄些。这暗示了相对比红金猫,花金猫和灰金猫更适应高寒气候。
2、金猫色型与亚种的关系
前面已经介绍,金猫有4种色型。其实红金猫和灰金猫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二者间的混杂过渡类型很常见;而灰金猫亦为红金猫与纯黑的黑金猫之间的过渡类型;黑金猫则是其他几种色型的黑化个体;花金猫的毛色也可以从红色到灰棕色变异。由此,我们可以把金猫分为两大基本色型:即普通色型和花斑色型。
尼泊尔、苏门答腊等地所产金猫,同样存在着从亮红色到近乎黑色的毛色变异。红金猫与灰金猫在金猫的分布区内广泛同域分布,二者明显非地理性亚种变异。
花斑金猫是否为独立亚种曾引起长期争议。食肉目顶级分类专家Pocock在1932年正式将花斑金猫(C.t.tristis)做为金猫的亚种;Pocock当时所依据的标本有6个,其中4个来自于四川,1个来自于西藏,一个来自于缅甸北部。
http://s5/middle/62c217e3hbaf08a142354&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
但1938年Allen反对这一意见,将花斑金猫与中国境内的其他5个亚种名合并,形成一个亚种——中国金猫(C.t.tristis)。此后两种意见并存,以Pocock的意见为主流。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金猫的研究日趋深入,这为重新修订金猫的亚种分化提供了可能。高耀庭等1976年详细检查了南方9省区的样皮66张和标本15个,各色型的产地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http://s16/middle/62c217e3hbaf08a618c8f&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
如上述,陕西、四川的金猫主要以花斑色型为主,东南沿海地区很少有花斑金猫,江西、云南和西藏等地则介于两者之间。不过,三种色型均呈现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山区的连续分布。
花金猫皮均系毛绒丰厚,似产于山区气候较冷处者;红金猫相反,毛短绒少,多产于低地湿热处;灰金猫介于二者之间,或似花金猫毛绒丰厚。因此,西部特别是多山地区花金猫较多应该与当地较寒冷的气候有关。
国外所产金猫虽同样存在毛色变异,但鲜有花斑金猫;因此花斑金猫确有一定的区域性分布。但它与其他色型也有广泛重叠分布。
此外,花金猫的头骨与其他色型者没有差别。饲养条件下花斑金猫可以繁育出红金猫色型的幼仔等。
综上所述,高耀庭等支持Allen的观点,对Pocock将花斑金猫定为独立亚种持否定态度。《中国动物志》《西北地区珍惜濒危动物志》《西藏哺乳类》等均沿用了这一意见,红金猫、灰金猫、黑金猫和花金猫等名称在表明色型上是适宜的,但并不包括种和亚种的概念在内。
二、金猫的地理亚种分化
对金猫亚种分化的研究,最重要的是1932年Pocock在《云猫及其他东洋界猫科的分类》中对所做的分析;这次研究不仅是首次对金猫种下分类详细、系统的研究,也是后来其他分类系统的基础。
Pocock当时将金猫分为了4个亚种;1951年Ellerman和Morrison-Scott在《古北界和印度兽类名录》中又将C.t.mitchelli并入了华南金猫(C.t.dominicumrum),这就是引用极广的“三分法”:
①东南亚金猫(C.t.temminckii):Horsfield和Vigors于1827年定名,模式产地为苏门答腊;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东部(尼泊尔和锡金)、阿萨姆、印度支那、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云南西南部。
主要异名同物有:1831年Hodgson定名于尼泊尔的moormensis,1863年Gray定名于锡金的nigrpscens,
1924年Sowerby 定名于云南西南部的bainsei。
②川藏金猫(C.t.tristis):Milne-Edwards于1871年根据在北京得到的一张花斑金猫皮张定名,其模式产地不可考;分布于四川和西藏,也许还包括陕甘宁地区,向南可能延伸至缅甸北部(有争议)。
主要异名同物有:1904年Satunin定名于四川东北部的semenovi。
③华南金猫(C.t.dominicumrum):Sclater于1898年定名,模式产地为福建;分布于华南的大片地区,西至四川南部、云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主要异名同物有:1908年Lydekker定名于四川的mitchelli,1922年Matachie定名于川滇边界的melli。
“三分法”是国际上对金猫种下分类的主流分法,《Wild
Cats》《世界哺乳类名录·第三版》中均有引用;国内引用较少,仅见于《四川资源兽类志》,该书将C.t.dominicumrum译为华南金猫,将C.t.tristis译为川藏金猫。
早在1938年Allen就提出中国的金猫可能只有一个亚种,他以C.t.tristis合并了dominicumrum、semenovi、melli、mitchelli等几个异名同物;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这样金猫就只有两个亚种,《中国动物志》中将C.t.tristis译为中国金猫;对于指名亚种(C.t.temminckii),虽然其模式产地在苏门答腊,但其分布广泛,建议译为东南亚金猫。
世界金猫分布(IUCN 2008)
http://s1/middle/62c217e3hbaf08c2e66d0&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
中国金猫分布(引自《中国哺乳动物分布》 三北大猫
http://s10/middle/62c217e3hbaf08ec89109&690temminckii)的亚种分化" TITLE="[转载]金猫(Catopu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