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尔街海啸,将成为房企的“生死劫”

(2008-09-22 06:44:21)
标签:

身边的奥运

房产

          华尔街海啸,将成为房企的“生死劫

上周发生在大洋彼岸处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华尔街,出现了类似于电影《后天》般的“金融风暴”,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兼、AIG告急、三大股指遭遇重创等等,甚至美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都被动摇的摇摇欲坠,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把它定位为,全球化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随即,我国央行在连续19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前提下,连夜重手下调,并降低了“两率”,这样强有力的金融调控手段前所未有,是不在紧缩还是疲于招架?于是,有人便大喜过望,理解为政府在为开发商“松绑”,是一种“政府救市”行为,真的如此吗?不妨我们理性地思考一番。

当处于严冬中的中国楼市,看到政府这个时候出台这样的调控手段的时候,有这样的理解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楼市在目前“一保一控”的非常时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奄奄一息,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如此严峻的时候,央行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其本质救的是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而并非房地产市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国家是不可能拿所有纳税人的钱,去拯救一个急需规范的行业,更何况现在这个时候去拯救“需要大手术”的房地产行业,无疑就是在姑息。

有着158年历史的巨人,因股票缩水了95%而轰然倒下了,既悲壮又咎由自取,这是市场严酷的游戏规则,大家都知道经济学中常用“蝴蝶海啸效应”来形容金融行业的杠杆作用和连锁反应,如果说以雷曼破产为代表的金融风暴是一场海啸的话,金融的衍生产品(对冲基金、债券等信贷打包产品)其实就是那只掀起全球化的惊涛骇浪的蝴蝶,而这只蝴蝶的虫卵,便是房地产业和次贷者们,所以说,房地产应该说是造成这次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当美国的金融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当美国的次级房贷者到了无一偿还的局面,当世界级的投资银行纷纷破产或被兼并,甚至当美国那些收入稳定信誉良好高级房贷也亮起了红灯,对于摇曳彷徨中的中国楼市,决不会是艳阳高照的春天,虽然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把房贷风险的防范门槛设得很高,但随着市场的继续低迷和房价的进一步下跌,一定会使“断供”的比例日益加大的。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挺不过这次金融风暴的,这是铁定的,虽然这次风暴还没有殃及实体经济,有人说眼前出现的只是金融危机,而并非经济危机,发生经济危机应该有四个明显的标志:银行倒闭、工厂关门、股市崩盘和大量失业,而目前只是在虚拟经济上出了问题,但别忘了两点,一是全球范围内虚拟经济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实际产出;二是房地产业是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而非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是受虚拟经济影响最大的产业,甚至我们可以把它定位为游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体。

当初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因,就是来自于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下滑和还贷利息的大幅上调,所以房地产应该说是这次一系列金融危机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如果现在还寄希望于政府的这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的金融调控手段,是政府对中国楼市拯救的前兆,那就太单纯了甚至太白痴了,其实央行在没有“金融风暴”之前是没有打算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调低存款准备金的,只是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才被迫出台如此“没有办法的办法”,央行从紧急召集几个货币委员会委员开会研究,到出台这个决定,只是在雷曼兄弟破产已经进入“读秒阶段”的时候,前后只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这对于一个大国经济果断性的调控手段,显然是无奈和带有补救性质的,有一个原则我们都清楚:当出现金融危机时,补救手段一定要迅猛,反之,抑制通货膨胀时,手段一定要放缓,即软着陆。

我有时候在想,有些专家认为中国楼市价格理性回归的底线是50%以下,可能出于民生愿望或个人泄愤的出发点而说的,但从这次全球化的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危机程度和辐射面上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痴人说梦,雷曼兄弟的股价可以从60多美元跌至20几美分,我们的房价下跌幅度又怎么会蜻蜓点水呢?

中国没有投资银行,也没有评级机构,而肩负着投资银行功能并承担着信贷风险的各大商业银行,又跟中国的楼市有着紧密无间的唇齿关系,这回“金融海啸”的启示告诉我们,“开银行就能赚钱”的商业游戏规则将被动摇,当银行自身存亡不保的时候,带给楼市的一定是毁灭性的连锁打击。

美国投资银行的倒闭,源自于次贷危机的后效应,表现在自身股票的大幅缩水和其发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几乎“归零”的贬值,而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的金融机构,正是这些股票和金融衍生物等诸多坏债的最大买家,这次国内金融政策的调整只是表明我们对世界金融体系的责任和态度,降低存款准备金,表面上看对房企是松绑了可贷款的比例,可其本质并不意味着审贷门槛的降低,相反,我倒认为银行会从雷曼兄弟破产事件的前车之鉴和手中持有的坏债中得到警觉,要去加强的并不再是赢利幅度,而是设置更高的防范风险能力和机制,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开发商的日子将会更加难过。

毫无疑问,金融环境的恶劣、资金链的断裂以及市场态势的低迷,是不可抗拒的“硬伤”,时下开发商要考虑的,不应该是盈亏损益那么简单了,而是到了该考虑生死存亡自我救赎的时候了。

眼下楼市的窘境,犹如吊在悬崖半空的生死时刻,在上不去的情况下,要么死抗,没人救自然死,要么纵身跳水,或许还有一线活下来的希望。

华尔街海啸,将成为房企的“生死劫”华尔街海啸,将成为房企的“生死劫”华尔街海啸,将成为房企的“生死劫”华尔街海啸,将成为房企的“生死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