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地产三剑客”在大连的这几天……

标签:
牛刀三剑客寒冰曹建海大连 |
7月21日,15:05的航班,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
地产三剑客:牛刀、曹建海、时寒冰,
机场安检处
一个个熟悉的背影渐渐走远,挥手作别,拱手会意。
此刻,内心始终有一股莫名的力量甚至是亢奋在督促着我,去回味去记录这两天来,我与地产三剑客的一幕一幕,无论是作为本次论坛的花絮,还是作为对偶像的记忆备忘,都应记下来写给大家。
或许因为志不同不相为谋的梁山情结,或许是因为“赌局门事件”过程中那么多个夜晚笔下携手煮酒论道,或许是因为字里行间的先天心灵感应,提前促成了这次我与地产三剑客的同时相聚,可我深深地知道:在对地产的理解和造诣面前,高山仰之。这次的东北楼市高峰论坛,前后准备了10多天,本来帷幕拉下曲终人散的时候,也该长舒一口气,轻松一点,可夜深了,本来这两天就起早贪黑身心疲惫的我,也该洗洗睡了,但虽困难眠,脑海里浮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交织缠绕挥之不去……
入博仅有两个月,能与“地产三剑客”加为好友,并成为知交已经远远超出了我这个博客新手的几乎所有的梦想和奢望了,一直以来,与牛刀的电话交流和QQ聊天不曾间断过,借大连热岛黄金海岸项目说明会契机,我是7月8日电话邀请牛刀等人做客大连纵论东北楼市的,或许由于牛刀老师对我们之间彼此的尊重,或许源于彼此博客观点的相投相谐,或许是挚友牛刀给足了我的面子,电话那头很快答应确定来连,我知道:此次北上大连,彻底打乱了三剑客所有的计划安排甚至工作上的耽误,好事多磨一波三折,最终还是成行了,于是,7月20日的下午,大连开发区大剧院的讲台上,牛刀、曹建海、时寒冰这三位游走在中国地产界大侠级的快刀锐客,继Sina华东网《地产三剑客》(视频)创访问量记录的品牌栏目后,首次再度聚首,激扬剖析东北楼市,高屋建瓴般直言东北楼市未来走势。
地产三剑客来大连之前,海报、条幅以及各种媒体宣传上的排名曾让我头疼不已,牛刀,一位敢于直言楼市危机,挑战并掀翻权威的地产斗士;曹建海,CCTV常年合作嘉宾,一位颇有建树观点犀利爱憎分明的经济学家;时寒冰,一位年轻的股评权威,敢于叫板潘任双雄,敢于揭短股市楼市黑幕的个性文人,想必在排名次序上,即使宋江再世也难分伯仲啊。
19日,建海17:15从北京飞至大连,热岛的王总做东,在他朋友开的东北特色十足的朱开山筋头巴脑一品锅首餐,席间我们还认识了建海的学生,东财大的肖博士,餐后,刚把建海安顿完酒店,便再返机场,半路上接上了寒冰的铁杆粉丝------痴心的周周,真是像寒冰说得那样,不晚点的飞机还叫飞机吗?上海的航班晚点一个小时,半夜23:28,牛刀寒冰抵连,到了酒店,牛刀手里还拿着跟寒冰打赌的道具-----上海糖饼,由于激动寒冰没吃完的糖饼还撒落了酒店满地,随后把已经半睡状态的建海折腾起来,渔人码头吃完宵夜已经下半夜两点多,回到酒店,约定次日上午10点大堂集合。
牛刀8点起床,建海10点起床没赶上酒店的早餐,星辰写手寒冰11:30才起来(后来看他的博客才知道,他写来大连飞机上的记叙到早晨6点,竟然有27000个注册粉丝访问量,敬佩啊),搓着惺忪的双眼我们去往开发区吃午饭,过了大连湾,蒙蒙忽忽的寒冰老兄问:吃个饭跑那么远干什么?我说咱直接去开发区吃,他立刻清醒了,非要下车再打车返回酒店,要换那件为本次大连论坛特意准备的红色唐装,驶往开发区的路也没法过马路,加之时间肯定来不及了,就这样,一直很有性格的他,过后反复地自责论坛上没有状态,没有发挥出以往尖锐的个性来,在这里我也算替他给大连的网友做个解释了。
晚上,商量好我们去了仲夏客舍的啤酒花园,可寒冰已被大连的粉丝“劫”走逛滨海路了,我一顿电话猛催,要了回来,可饭局快结束了,饭间,不知谁说牛刀博客的个性栏里写着喜欢K歌,饭后我们去了好乐迪KTV,果然,建海牛刀的唱歌功底非同一般,甚至我们还改歌词地为徐滇庆教授深情地唱了很多类似于《朋友,别哭》等歌儿,而身为“钻石王老五”的寒冰却独自静坐沙发一角,任凭飚歌声此起彼伏,也毫不耽误他发短信的执著,据牛刀兄调侃报料:大概发了700多条的手机短信。
21日的上午,我本打算带三剑客走马观花领略一下大连的美景,却又被大连电视台的编导小籍将计划打乱,他的这种真诚不得不让我又带着牛刀走进了广电中心13楼的录制间(专访牛刀的节目将在DLTV2周六晚上播出,很精彩,值得期待),一分钟的寒暄,便架好双机位进入访谈状态,芷宁专访很专业很有深度,采访完毕,已经快12点了,匆匆赶回酒店打包退房,可已经把预先约好的《格调》杂志和网易的采访耽误取消了,再此,我作为本次三剑客的日程安排人,向这两家媒体致歉。
中午某媒体的“哼哈二将”“超女羞男”的张王二总做东,新开路天天渔港,吃得很开心,并在席间约定了很多与三剑客未来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合作的意向,我抱着佟蔻为牛刀老师准备的一大摞子《格调.房车志》,去往机场的路。
在机场安检口排队,很多同往上海的人同寒冰牛刀打着招呼,这也似乎在告诉我他们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令人值得尊重的一面,记忆中,我去机场送客太多次了,多得已经数不清了,可这次的分别,牵绕了我太多太多不舍的情感和内心的波澜起伏,午餐的时候,大家餐桌上还彼此调侃取乐,去机场的路上还谈笑风生轻松畅快,甚至抒频还以“特异功能大师”的噱头,和牛刀建海配合,“恶做剧”地涮了一把寒冰(也算来连时飞机上寒冰取乐牛刀的一个扯平吧),弄得寒冰既尴尬又发蒙,可到了机场,换了登机牌,大家有点默然了,我知道这是作别的时刻,虽然也有说笑也有寒暄,但这挤出来的一切都显得很生硬很刻板,个中内心中的那些“复杂”,彼此都能深深地体会出,我曾几次转过身去掩鼻镇定,也几次握手拥抱想掩饰和表达点什么……
逐一地握手,当四只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从对方略带湿润的眼睛里,仿佛读出“一声朋友你会懂”心境,挥手作别,三个熟悉的背影,渐渐远去侯机楼的那端,可那种难言的不舍,好象在告诉着我:上海不远,北京不远,再聚首的日子,更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