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为“赌局门”划个句号?
(2008-07-12 06:54:28)
标签:
爱在中国行房产 |
当我写下这样一个题目的时候,心头为之一震,隐约感觉:或许自己有点不知量力,在网络里我本没有名分和号召力,为什么我站出来去做事件的结语?或许会讨来一片骂声,网友会横刀立马地说:你算老几啊?或许现在去说“结束”这样的话题太早,使我们的网络的娱乐兴趣未能完全尽兴;或许“赌局门事件”的两位主人公的本意不想结束,不知双方此时是否在磨刀霍霍,筹谋着屯兵备草拉开架势以励再战?
最近两周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在关注事件的“花边”和战局的进展情况,以及各路网友大侠们的各种观点评论,我也冥冥中把自己放在了“义士”的位置上,写了很多“挺牛倒徐”的博客文章,甚至还在徐教授“道歉”的当晚挑灯夜战3000字,调侃地代笔为徐滇庆教授写了《另版“道歉书”》,哈哈,只是去娱乐一下,去娱乐当事人,去娱乐自己,去娱乐网络环境而已,因为我总有这样一个娱乐心态:就是要经常地笑笑自己,偶尔地笑笑别人,间或地笑笑这个还能让你笑得出来的世界……
现在午夜了,这将意味着“7.11大限”已过,熙熙攘攘旷日已久的“赌局门”也该像江湖恩仇一样,有个大结局了,也该对彻夜驻守在电脑前,关注事件发展的痴心网友有个交代了,也该为我们“娱乐心境”去找寻下一个话题了……
我,作为牛刀的朋友,最近几乎每天都跟牛刀通电话,谈笑间也偶尔也会提及此事,透过牛刀的内心,我隐隐绰绰地感觉到:牛刀是个非常有礼节有素质有涵养有思想有正义的一介书生,对徐教授本人的人格和师道非常尊重,只是这回对徐教授的后市看涨的观点,牛刀持有相左的观点和意见而已,而并没有好斗或取宠的本意,牛刀曾对我直言:本意在于对房价的深入分析探讨,对市场的深刻认识提醒,对后市的深度忧患反思,等等而已……
我,作为徐滇庆教授的关注者,最近也总在“摆肚”“股沟”搜索阅读了解其人其事,尤其关注此事件中徐教授的观点和态度,甚至情绪,也隐隐绰绰地感觉到:徐教授是个很果敢很渊博很个性很理想很Hi很炫的一介学者,只是对中国地产江湖的实际水位深浅陌生不谙,对宏观理论与市场实际的判断过于理想化过于依赖,对次级债等国际金融因素以及数据过于高估,对网络的娱乐性特点以及被放大了的语言文字不能游刃有余信步闲庭而已,我想,徐教授曾经的本意是:尽量展示理论高度的一面,充分相信金融环境的力量,尽力放大了经济数据的杀伤力,尽心为国家和银行担忧的忠臣意识,进而淡化也淡忘了这个目前尚还不尽规范的市场实际的风云变数,和深圳万千百姓所构成的市场信心对行业的冲击,等等而已……
从某种角度看,地产是个江湖,有令狐冲这样的正门武道,有黄药师这样的偏门怪法,有陈胜吴广的绿林山寇,有李逵林冲这样的梁山好汉,有大力水手这样的稀世超人,有忍者神龟这样的飘渺精灵……
从某种侧面看,网络不是媒体,而是为更多“名流”和“草根”掺杂的彼此娱乐袒露心扉展示自我抒发情怀发泄愤懑的“全民参与”互动平台,这里有泰斗巨孽的学者,有寒窗苦读的书生,有真情吐露的恐龙,有侠肝义胆的剑客,有恃才傲物的写手,有古道热肠的愤青……
网络之所以倍受欢迎深得青睐,是因为大家都接受了它的参与性和时效性,而今赌局事件倒计时的时效已过,我们也就别再沉湎于无为的纠缠牵扯当中了,虽说,江湖上,出来混的,迟早总是要还的,但换个话题换个心境换个视角换个目标,让我们涂抹一下脸上的油彩,改变一下愉悦的表情,调整一个娱乐的姿势,岂不更好?
牛刀不要窃喜,江湖叵测胜败常事,更何况地产的事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事,或许下一个“麦城”在等着你,鲜花总会凋谢,掌声总要过去,只有像你现在这样冷静地,从赌局中去反思地产去阅读江湖,从反思中仗剑行走投身“救市”,才会赢得的尊重更会持久!
徐教授不要酸楚,赌局上的马虎别影响到学术上的含糊,更何况做学问要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或许下一个轮回的赌局你会赢得盆盈钵满,打得牛刀抱头鼠窜,目前0:1只是小负,因发挥失常而背水一战的不利局面,往往都采取“下半场调整战术”的打法,像土尔其人在欧洲杯那样,泼打泼上来几个反败为胜的“大逆转”的好戏,秣马厉兵,知耻后勇,先修修栈道,后渡过陈仓,顶住顶住坚决要顶住,挺着胸脯告诉牛刀:留得理论在,不怕没赌打!
网友们不要愤青,是观点就总是有左右,是赌局总会有输赢,主人公演得再好,总会有谢幕的一刻让你不舍,好戏的情节再有悬念,总有散场的一刻让你流连,现在只是这个片段的“曲终”,但还没有“人散”,路要是总走的,日子还得要过,每个人都有选择娱乐的方式和角度,就像电影散场时,你可以不买门前那个脏兮兮瘦小的安徽小女孩手中打蔫干枯的玫瑰,但你别再因为要你五块钱坏了你的兴致,从而拽着小女孩的衣领一顿推搡暴揍,虽然“你的评论很重要”,但写手看回帖的感觉也很“重要”啊!
网站不要遗憾,这个话题结束了,我敢打赌一定还会有下一个“XX门”在等着你编辑,或者“赌局门”还有续集,留点悬念何尝不好?这年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娱乐事件,有人自报奋涌,有人妙手推动,有人争风吃醋,有人自做多情,当娱乐被掺进了地产,就成了“赌局”,可当地产再搅合点娱乐,不也是一顿很好的“饭局”吗?别急,有多少“局”可以胡来,有多少“门”值得等待!
好了,我的“句号”划完了,只要大家都多一点的愉悦,少一点的愤懑,多一点的参与,少一点的砸场,多好!事件的本身结束了,但娱乐的余兴并没有终结,写完这篇博客,无论我得到掌声些须也好,板砖如雨也罢,我还是觉得“赌局”该收场了,地产该反思了,市场也该拯救了……